身边的朋友中,有很大比例的一部分人,他们拼命工作,忙于奔波。一方面是生活所迫,另一方面只因为相信“天道酬勤”,相信付出必有回报。
然而,他们中很少有人最终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为什么?不是说“天道酬勤”吗?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
是的,“天道酬勤”没有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没有错。
你努力了,也有了回报。只是这份回报,离你想要的还差得很远。
只有极少的那部分人实现了“勤”的价值最大化,实现了“一分耕耘十分收获”,也就活成了他们想要的样子。
大部分的人,终究逃不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因为,天道酬勤的背后,还有你不知道的或者被你忽视的三个支点。利用好了,天道酬勤的价值就可以成倍放大。可惜现实中,多数人都没有用好。
01 关于“选择”的支点: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俗话说: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对了,每走一步都会有收获,有成长,有惊喜;选择错了,每走一步,都觉得很艰难,很痛苦,很煎熬。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一次采访中说:“这个世界聪明的人、勤奋的人太多了,这只是成功的前置条件,有这些不保证你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顺势而为,你要找到那个风口。”
小米就是顺势而为,找到了那个风口,创立仅仅10年,就成功挤入福布斯第18期全球企业2000强名单,而且是位居第384名。
难道当年在金山的雷军不努力吗?绝对不是,在金山时,雷军同样努力,带领团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雷军本人甚至被称为“劳模”,但金山却成不了小米。
雷军的两次创业经历,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最好诠释。
反观原手机行业巨头“诺基亚”,因为错过了智能手机时代这个趋势,被苹果、三星迅速拉下第一的宝座,并从此一蹶不振。
网络上,曾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北京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井离乡到意大利淘金…风餐雨宿,大雨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了,终于攒下100万欧元(人民币768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
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
这个故事,我们不需要考证是否真实,但是经历过房价疯涨的大部分80后,应该都有深刻的感触。一个买房的选择,可以顶上你10年甚至20年的拼命奋斗。
再看看我2位大学同窗的故事。
一个毕业后回了老家,考了老家的公务员,本以为成了人生赢家。但没想到无论他怎么努力,每次升迁似乎总离他很近却又很远,十几年过去了,还没升到科长。每天疲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心力交瘁。
另外一个同学,则选择去了一线城市的某互联网公司,搭上了互联网的发展快车。再加上他本人确实也很努力,30岁出头就年入百万,一线城市买房买车,让普通人羡慕不已。
两个原本家庭背景、能力等都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学,就因为毕业第一份工作的不同选择,让十年后的人生迥然不同。
选择对了, 稍微努力一下,你就能看到惊喜的收获。
选择错了,越努力越痛苦,因为你永远看不到收获的希望。
狗对熊说:嫁给我吧,你会幸福。
熊说,才不嫁呢,嫁给你只会生狗熊,我要嫁给猫,生熊猫那才尊贵呢!
这是一个笑话,却道出了选择的真谛。
就像同一辆跑车,在高速路上开得再慢也比在泥泞路上要跑得快。
02 关于“方法”的支点:方法错了,再努力也白费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为高考日夜奋斗的经历,是不是现在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是不是也想起,在资质差不多的同学中,有些同学明明很努力,成绩却始终不如意。有些同学努力程度还不如这些同学,每次考试总能名列前茅,最后也能金榜题名,考取名校呢?
原因就是学习方法的差异。有的同学做一道题,摸透一类题,顶做100道题。有的同学只会题海战术,不停地做,却很少停下来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一个知其然,一个知其所以然,慢慢的差距就拉开了。
同样,在职场中,很多人以为只要努力了,领导就会看得见,升职加薪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真的是这样吗?看看这个故事吧。
小宇和小军,同一年毕业,分到了人力资源部做助理。
小宇觉得初入职场,要好好表现,什么都抢着做。拿快递、复印资料、帮同事统计数据等等,只要是他能做的,几乎都愿意去做。
小军则不一样,很少干这种杂事、琐事,也几乎不加班。倒是一有时间,就缠着同事请教这个,请教那个。
两年后,部门决定提拔一位主管,候选人只有小军和小宇。最后,领导提拔了小军。因为领导认为小军学习能力强,有上进心。而小宇虽然很努力,但干的工作太基础,能力上没有多少提升。再说如果提拔小宇,那办公室的一堆杂事、琐事,谁去干呢?
所以,职场上别太相信所谓的“蘑菇定律”,短时间的打杂跑腿没问题,但长时间做这些价值不大的工作,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勤是勤了,但是“酬”呢?你的努力,只是给别人作了嫁衣裳。
在职场中,沟通的方式也很重要。比如很多管理者在交代工作时,表达很模糊,这个时候你可别傻傻的,自己去猜领导的意思。因为这样,你可能会对领导的意见产生误解,就算你把方案修改了一遍又一遍,领导还是会不满意。
所以,不管是和领导或者客户沟通,一定要问清楚再干。否则,你越努力,越容易浪费大量的时间。
磨刀不误砍柴工,方式方法对了,就能事半功倍,方法错了,事倍功半,甚至再努力也白费。
03 关于“天赋”的支点:做你擅长做的事
天赋,绝对是“天道酬勤”不能忽视的支点。
与其花1万个小时培养一头猪爬树,不如直接找一只猫。
在人才心理学领域,有个著名的“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父母最初为他选择了文学之路,但老师给的评语很扎心:“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字上发挥出来。”
无奈,他改学油画,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面对如此愚笨的学生,学校的绝大多数老师都对他失去了信心。
但唯独化学老师认为他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质,建议他试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并一发不可收拾,并最终成为诺贝尔获奖者。
这种现象被人称为“瓦拉赫效应”。
在管理学上,还有一个著名的“长板理论”,也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点。
以前,人们总喜欢说“木桶理论”,认为一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
后面发现,当你把桶倾斜,能装最多的水反而决定于那块最长的板。
当一家企业、一个人找到了自己的长板,就可以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用自己的长板吸引别人合作,从而补足短板。
像耐克、阿迪等品牌,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这样,他们只做自己最擅长的品牌运营,其他的如生产制作、物流等全部外包。
个人,也同样如此,只要找到了你最擅长做的事,你努力的作用就会成倍放大,也就有可能实现“天道酬勤”价值的最大化。
举个例子。
一个朋友,之前在一家大企业做人力资源经理,也算年轻有为,但是很苦恼。他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似乎都无法突破职业瓶颈。
后来,他分析自己不太擅长和人打交道,但擅长逻辑推理与数据分析。
于是,他对职业发展重新进行了定位,选择去了咨询公司,没想到如鱼得水,几年过去了,做得风生水起,成了公司最年轻的合伙人之一。
所以,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是多么重要。只有真正努力过的人才懂得,天赋究竟有多么重要!
最后的话:
聪明的人,都相信“天道酬勤”,但更相信“天道酬勤”背后这三个支点的巨大能量。
因为他们知道,战术上的勤奋不能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只有选对事业赛道,拼命干上一把,才可能有“一分耕耘,十分收获”。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方法对了,才能事半功倍。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所收获。
所以,真正的“天道酬勤”是:在对的路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事,用正确的方法,狠狠地干,然后,硕果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