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有很多转发的文章,你会感觉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每天刷朋友圈,看了大量的文章,到晚上想想,好像也没留下什么记忆;
有些文章明明是打动了自己,但是到了第二天,好像也没太大印象了,过了三四天,基本也就忘光了。
有些文章看得热血沸腾,被作者带领着感觉很嗨,忍不住给作者点赞,而且会给作者留言,说太棒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很多人非常努力,不断看别人发到朋友圈的文章,不断感叹,不断遗忘。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东西也没少看,留下的只是一大堆的感慨。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是读文章的时候,没有目的。
有人会说,我看文章怎么会没有目的呢?比如看一篇时间管理的文章,感觉非常有道理,转发,收藏。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时间管理的技巧啊。
其实,这只是“看上去有目的”而已。什么是看上去有目的?就是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到用的时候,却用不起来。目的仍然不够明确,不够系统。
什么叫目的不明确?比如时间管理,究竟文章告诉我们怎样管理时间?具体操作的方法是什么?操作的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如何纠正?需要采用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当我们大脑中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文章中如果都有答案,这篇文章,你才算学到东西了。
有人也许会问,这篇文章我在阅读之前,如何能产生目的呢?也就是说,根本就没有读过,怎么会有目的问题,怎么知道从这篇文章中能学到什么呢?
这个问题非常好。
我们一般看一篇文章,主要是被题目吸引的,题目中会有文章写的内容的蛛丝马迹。
当我们被文章题目吸引的时候,第一件事,首先要看看这篇文章黑体字部分,另外再看看文章末尾一段文字。一般好的文章,一定会在最后总结文章的中心内容,而且也会用黑体字部分把文章的核心内容标注,供读者特别关注。
通过看这两个部分,激活你大脑的工作区部分,把你以前学过的,已有的认知内容调动到大脑工作去,准备跟你将要学习的内容结合。
通过这个过程,你就能产生目的了,知道文章要说的是什么,然后根据你知道的目的,去看文章给出的证据。文章是怎么证明作者的观点的?这个证明,你是不是也认可?文章的证明,有没有出处?你是否也能找到这个出处去认证?
通过明确自己的目的,从文章中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思想等等。下一步,就是用自己的话,看看能不能把文章的思想复述了。
为什么要复述呢?复述其实并不是为了记住,复述真正的目的是确认自己是否真的搞懂文章的内容了。
很多时候,如果不经过复述这一个步骤,你无法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搞懂作者的逻辑,也没有真正学会作者的方法,你的记忆中会有缺口。通过复述,就把缺口堵住,真正从书中学到知识方法。我们的大脑经常会误判自己对看到读到的内容。这一点大家一定深有体会,在生活中误判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以为我们知道了。比如,零点火车,很多人会错误的理解起日期,导致错过火车。
经过了复述,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基本上搞清楚了,这时候,如果你要转发,你就有很多可写可评论的内容,让你的转发看起来也很高大上,很立体全面。
最后一步,就是应用。我读到的这个内容,用在哪里呢?任何不用而看书的过程,都是低效率低勤奋者的通病。
设想一个应用的场景,并把应用写下来,可以写成日记,也可以写成文章,甚至可以将给你的孩子,将给你的女朋友或者将给你的同学,讲的过程,也会让你把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最后固化到你的大脑中。
很多人在看文章的时候怕麻烦,看过觉得知道也就过去了,最后的结果反而是不知道。所以一定不能怕麻烦,看一篇,就搞定一篇,如果觉得文章没什么营养,可以在第一个阶段明确目的的时候就中止,也就没必要去读这篇文章了。
最后,总结一下看微信文章真正获得收获的方法:
真正明确目的,激活大脑工作区,并从文章找出作者的论证证据及论证逻辑。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确认自己的知识缺口,完善对文章的认知,彻底学会方法;
找到文章中自己可以应用的领域,写成文字加深知识,并固化到你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