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是冬至,身处北方的我,周围的人都在互相讨论着今天要吃什么,有的人说要吃饺子,有的人说吃惯了汤圆要吃饺子真不习惯,而有的人在中间插上一句,今天不应该喝羊肉汤吗?
而我还在想着,今晚要吃什么馅儿的汤圆。想起小时候每年冬至早上,都会被我妈逼着吃汤圆的情景。离家之后,再也没人逼着吃汤圆,每到冬至,反而自己会到处找汤圆吃。
不管什么馅儿只要是汤圆就好。
回到家没多久,便接到我妈给我打开的电话,问我今天北京的温度,问我今天冬至吃汤圆了吗?
我拿着刚从超市买回来的速冻汤圆,回到:吃了,吃的芝麻馅的,吃了20颗呢。如此,电话那头才放心嘱咐起其他事情。
电话挂后,我打开手机上的倒计时软件,屏幕上显示着:距离回家还有54天。
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会习惯在闲来无事的时候看一看家里每天的气温,到了最近会每天刷一刷回家的车票,生怕错过了回家的车票。
上大学以后我便时常提醒自己,别太恋家,否则将处处掣肘,无心前进。尽管如此,每次我妈打电话来我也总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这么多年,我依然没习惯。
没办法啊,那个距离这里一千七百多公里的地方有我的家,有我割舍不下的亲人,还有承载了我太多牵挂的回忆。
二
半年前我写篇文章叫做《贪嗔痴恨爱恶欲,在等待的大城市和回不去的父母》,随后只身一人背井离乡,来到这儿。
尽管做好了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的准备,但异乡终究是异乡。不合口味的饭菜、完全陌生的路线、难以适应的气候,走在路上听到的都是我不曾听过的口音,实际上我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我担心适应不了现在的这个圈子,我害怕这座城市容不下我,我害怕一份完全崭新的生活会对我太残忍。
这是我之前想到过的,却也是我一直不能习惯地。
这些矫情的话本不该说,但昨天收到我妈寄来家里的一些特产和她做好了的菜,我才明白,我热爱的终究还是家里边儿的食物。看到那一盒盒一包包精心密封打包好的食物,以及各自标签上写的保存方式,我完全能想到我妈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人,是如何拜托别人帮她依次写好这些,然后又自己对照自己包装好。
每个背井离乡的人,都是一只倔强又迷茫的山羊,我们一边怀疑着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一边又执着又努力着,希望这趟远行最后能得到我所期望的意义。
因为我非常清楚,如若回到家里的城市,我们没有任何的机会。如果我们可以在大城市扎根,那以后我们孩子的眼界,至少也是大城市,如果我们回到县城,那孩子的起点就是县城。
如果总有一代人要背井离乡,那这一代,就是我们吧。
也许我们不会成功,但至少,我们可以成为这个成功的开始。
我希望每一年回家的都是一种“荣归故里”的自豪,而不是不得已的放弃,所以我也愿意忍耐着坚持着。
三
早高峰的地铁里空间挤压得让人有一种窒息感,有时候你眼看着到站了,却怎么也挤不到车门口,然后你坐过了站迟到被责罚。我常常安慰自己每天两小时的时间通勤时间,我可以听书,可以学习。但只有我自己最明白,这样所谓的“学习环境”并不是我想要的。
当大家还在朋友圈里怡然自得发着自拍的时候,我穿梭在一个遥远城市的街道,冻得只想快点回到屋里,有时候下班早的时候可以早点回去,做顿热腾的食物犒劳自己。
孤独吗?孤独。累吗?累。想家吗?想。
但我想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心里都清楚地知道,一个人应对解决所有问题,对于我们这个年纪来说本就是理所应当的。我们要学会适应新环境,学会把勉强地承受生活变成得心应手地生活,把无助、羸弱的自己训练成一个强大的自己。
不可否认,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一个个平凡的存在,我们想的不过是让未来的自己有的选,更自由。甚至我们想成为父母嘴里的骄傲,成为他们和邻里街坊炫耀的资本,甚者,我们也想和那些所有看不起的人们证明:我们不差,其实我们可以。与之相比,赚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四
“贪嗔痴恨爱恶欲,无奈人心渐开明" 因为身处在这个大城市里,身处在这个都是比我优秀比我努力的人之中,我才愈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当我们真正走出自己的偏见和这个广阔世界接触的时候,你也会不由自主想要变得更优秀,让自己配得上这里的一切。
众生皆苦,没有人的生活是容易的,大多时候是我们的脆弱和矫情在作怪。只要我们都愿意相信,对自己负责,我想一定都不会太差。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带着优秀和强大的自己回家,至少让自己瞧得起自己,让家里的父母以你为荣。
想起妈妈在电话里常对说的一段话:
你一个人在外面,一切都以照顾好自己为重。外面的东西少吃点,不卫生,平常早点睡,别总是熬到1、2点才睡。另外,早点适应一个人在外的生活,别太想家,但也不要忘了无论发生什么,你还有家。
往往我们在电话这头说的最多便是:不用担心,我在这边,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