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考试没考好,错了很多题,很难过,呜呜地哭泣。
如果父母说,有啥可哭的,下次好好考呗,至于哭吗,看你这点儿出息,失败了再重来,要越挫越勇,吧啦吧啦,这些话,都会让孩子感觉不被理解,于是,更难过,更受挫了。
这就是没有接纳孩子的情绪。孩子因为考试没考好而难过,那是他的感受,他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感受是啥,也有权利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因为他是自己感受的主人。
父母的意图,可能是想要帮助孩子,让孩子从难过中走出来,别再难过。又或者,父母自己看不了孩子哭,看不了孩子难过,因为自己曾经的难过,也从来不去面对,不去体验,要么太痛苦,要么不知道怎么面对,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会自动化反应,推开情绪,别管它,赶快开心起来。
关于情绪的真相是,去体验它,感受它,然后,它就会很快不见了。
比如,我头撞到了柜子上,很疼很疼,我要承认这个疼,然后,去摸摸疼的这个位置,感受这个疼,不一会儿,就不疼了。
情绪,感受,也是一样的,越回避,越忽视,就会积压下来,这就是为啥有的人,不发脾气的时候好人一个,发脾气的时候,像个魔鬼,因为过去积压的情绪太多了。
总之,孩子因为失败而有了情绪,允许他有。别给孩子贴标签,内心太脆弱,挫折抵抗力差,没有这回事,先放下这些限制性的想法。
再说如何回应孩子的情绪,你的心能接受孩子有情绪了,嘴里啥话都不说,安静地陪着孩子,已经很好了。
更进一层,可以回应事实加感受,这次错了三个题,不开心,或者是,很难过,是生气,要看孩子对感受的认知。有的孩子,只愿意说不开心,不愿意说自己难过,委屈等等更细腻的感受词汇,或者还不知道这么精准描述。都没关系,跟随孩子的节奏来,贴近孩子。
这样回应,才叫理解。
理解有啥用?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就是培养孩子挫折抵抗力的最有效方法。
你看,孩子失败了,没做好,摔疼了,都有妈妈理解他,陪着他,他会感觉很温暖,很受鼓舞,原来,有困难没关系,做不好没关系,妈妈支持我,妈妈理解我。背后有靠的感觉,对不对。
反之,如果失败了,没做好,自己已经够难过的了,妈妈还来批评我,教训我,这不是雪上加霜吗,内心更脆弱了,无依无靠的感觉,心呀,拔凉拔凉的,以后,哪还有力量面对挫折了。
二、教练式协助
有时候,光有理解还不够,妈妈要做孩子的教练,用启发式提问来引导孩子思考。
比如,理解完孩子之后,孩子会自己想到解决办法,下次考试前认真复习,这个认真复习不够具体,需要妈妈来引导孩子,把这个方案落地,具体怎么做,怎么执行,这就很考验妈妈的智慧了,不展开说,讲个故事。
喆喆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练习跳绳,可是,他最多也就能跳一个,有时甚至一个都跳不上,孩子自己也很着急,提出每天放学在楼下练跳绳。这个主动性值得肯定,但是,练习了一周,还是不会跳,孩子很受挫。我也对孩子表示理解,不会跳,很着急。你已经很努力了,妈妈看到了。
然而,还是不够,这个本领没学会呀。
于是,我这个教练妈妈要想办法去协助孩子了。我上抖音找到了教孩子学跳绳的视频,问孩子想不想跟着练,孩子说想,但是,还是没学会,没有互动,指导,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还是不知道。
后来,我又想办法了,我在美团上找到了教零基础孩子学跳绳的机构,并且询问孩子,想不想去跟教练当面学,孩子说想,于是,我团好课,带孩子去找教练。
结果,第一节课上完,孩子会跳绳了,能连续跳二三十个,特别兴奋,上学的路上跳,去火车站接奶奶也跳。
技能掌握了,孩子很有成就感,会觉得,我可以,我很行。
孩子内心就会一点点长出力量,长出能力感,会很自信,挫折抵抗力也就强了。
所以,理解孩子的情绪,配合教练式引导支持,就会让孩子的挫折抵抗力变强。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孩子的成长中遇到一些挫折很正常,没做到,没做好,并不表示孩子这个人不行,只是能力还没掌握,那我们就要陪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想办法,怎么学会这个技能,要把事情和人分开来。
挫折只是在提醒我们,可以多一些练习,多一些学习,多找找方法和资源。
我也很好奇,你是如何看待困难和挫折的?当你没有做好,没有做到的时候,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是理解自己还是责怪自己?这样的模式,又是怎么来的呢?
当你是小孩的时候,你没做好,没做到,周围的人会是怎样的反应呢?会怎么对待你呢?
如今,你已经长大,你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小孩,你是有力量的,有智慧的,如果用爱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孩子,你觉得可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