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从认识到接纳,中间还有长长的一段路要走。
曾经参加过一个课程的培训,培训过程设计了很多游戏环节,在游戏环节,需要小组的组员全力配合。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游戏是搭积木,要求组员分成三组:观察员、盲人、哑巴,其中盲人和哑巴来合作搭积木。观察员需要保持沉默。我是盲人,有另外的小伙伴是哑巴。哑巴可以通过跺脚来提示、盲人可以提问题来询问进程与对错。最后,这个游戏我们失败了。
失败的那一刻,大家都很痛苦。在寻找原因的时候,先是从外部因素来说:谁谁谁当时怎么做了,又怎么样,谁谁谁的提问如何不好。。。。。。然后导致失败;后来,再从内部找原因,自己当时选择角色的原因,以及实际和想象中的角色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即使分析完原因,大家从内心还是没有平复失败带来的挫败感。
这件事给我带来深深的影响,因为在失败的原因总结中,我是被谴责的那一个。在下一次的合作中,我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后退与逃避合作。
整整几个月,除了挫败感,我也在寻找更深层的原因。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当自己从正常人变成盲人之后,沟通与交流无法实现?这与日常生活中,即使我们看起来一切正常,然而被蒙蔽了内心或者看问题的角度不一致,也经常出现各种冲突,无法达成交流与共识,不是一个道理吗?如果一个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又该怎么办?
我也开始觉察在团队合作中,自己会出现状况的原因。我是一个看中了目标就会ALL IN 的人,开启一个行动后,就全身心关注到了自己的行动过程和实施过程,内心也假设对方会全身心跟进,忽略了个体的不同、接纳状态的不同,当事情不再朝着自己想要的目标前进的时候,我会很郁闷,当我看到团队有些人拖了后腿的时候,如果我无法拉对方跟上来,就会甩掉对方,直接自己就干完了,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我有抱怨而对方却认为我很霸道。
当我有了这个觉察之后,我第一个念头是合理化对方的行为,他那样做有他自己的道理。找个理由,合理化对方,我内心隐隐有不舒服;转念一想,如果他就是那样的状态,也没有什么,我先看到他的状态,他在自己的状态下能做到自己的最优或者很自在,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比合理化要舒服多了,他是他,我是我,我认可他,我开始从内心接受。我为什么一定要推着对方按照我的标准来做事情呢?推着他就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吗?
推动的过程,如果他接受我的推动,那就推一把,如果他愿意维持原有的状态,自己也很自在,我推他他会给我一个反作用力----抵抗或者拒绝,其中必然产生冲突。如果他在自己的状态下,又觉察到了需要改变,顺其自然,会不会效果更好?
从一个人的正常成长道路来看,自己想改变,才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等待,相信发生,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时间,当他看见,就会改变,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到来。
一场失败的游戏后,我思考了几个月,才看到自己的内心,然后开始改变。如果失败后的合作,可以重新再来,我会选择一个新的方式来合作:用更接纳的态度来看待每个人的 不同,用更合理的方式来处理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