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教委要求每位小学家长配合在网上填写孩子上过的培训机构和费用。女儿只有两项:钢琴和书法。在她的班上,只有两个课外班的同学寥寥无几。
记得,在女儿幼升小的那半年,我向已经上岸的同事取经,在整个传授经验的过程中,他说了好几遍:“你们呀,记住一条儿,就得卯足了劲儿!” 自此我对“卯足了劲儿”这个词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欠缺具体理解。如今,我身边的妈妈们,给自家宝贝报的兴趣班,特长班,外加学习班等,平均下来每个孩子5-6个课外班,是非常普遍的。这些孩子经常放了学,就直奔某机构,坐上两小时,晚上回家作业,9点钟一般无法准备睡觉。周末两天起码一天是上午下午满满当当。女儿是二年级的学生,这两年来,我已经从环境中深切的体会到什么叫“卯足了劲儿”。
而实实在在的,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说的是相反的一个词儿“悠着点儿”。我曾经对一位关系很好的妈妈聊起来,一直劝她要让孩子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有劲儿也要悠着点儿使,有时间也要留出空闲,有十分的力也要留三分,对孩子的初中时期会有好处。当时,我只是基于自己的成长经历,很本能的产生这种观点,未经过严肃认真的思考论证,更谈不到在孩子身上产生实践效果的说服力。
而现在,女儿面临二升三,周围是各种犹豫不定,不时焦虑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卯足了劲儿的家长和孩子,而我还是反复斟酌着最终没有给女儿报任何课外的学习机构,只坚持每天弹琴,每周一次书法,剩下的时间,除了学校必要的作业,自行安排。我仍然发自内心的觉得“悠着点儿”是值得坚持的,起码在幼小学阶段。但是我觉得有必要认真的整理一下思路,把“悠着点儿”的意思和意义给自己说的更明白些。
1. 分数压力“悠着点儿” ,避免形成飙高分情结
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庸俗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激,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从上小学就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 -尹建莉
分数本质上是一个结果,是学习过程的一个数字化反映。而好的结果是根源于一以贯之的良好的过程管理。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态度,方法和效率,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如果关注结果胜于过程,本末倒置,会对孩子今后无论学习工作生活的行事思维都产生不良的影响。我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一个爱读书,做事儿认真,讲效率的妈妈,是否需要改善。否则对孩子的要求便是苛刻的一厢情愿的。而改善自己的行为和努力,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身教。我相信没有孩子会毫不在意分数,只是他们没有学会控制好得分之前的努力过程。身边常有孩子因为分数没有达到父母满意而被暴打一顿,那么在这顿打中,他们学到了什么,令人堪忧。只要孩子能把每天的学习任务不拖拉的做完,时而找到些小窍门,有些小心得,取得了高分时开心分享,低分也不惧怕不沮丧,就很好。有了端正的态度,正确的方法,能专心做事儿的孩子,即便分数不高,今后也一定有所作为。
家长对分数的要求“悠着点儿”,让孩子认真面对日常,坦然面对结果。高分情节会让孩子把分数误解为学习的唯一目标,时常心生焦虑,从而失去很多本应该在学习中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2. 课余安排“悠着点儿” ,每天留出足够的闲暇时间。足够是多少?标准不一。遥想当年我上小学的时候,放学后的时间全部是闲暇时间,玩到肚子饿了才想起回家吃饭,天黑了就洗洗睡了。再想现在的成年人,下班后的时间归自己支配,也是每个人的理想生活吧。童年本应是最悠闲地时光,事实却正好相反,孩子成了最忙的人。早起上学校,中午无休,放学后家长见缝插针式的挤占孩子的时间用于各种学业和技能的训练,即便有空余的时间,也多是七零八落的,很难有效的为孩子自己所支配。比如,他喜欢读书,是否每天能有安静无扰一小时的读书时间?比如,她喜欢画画,是否周末能静心构思,涂涂改改?再比如,他喜欢发呆,那是否被允许天马行空的呆坐在窗前,抑或一片空白无所思?自由自在才是生活的最美之处。灵感和才华于自由中滋生。从闲暇时间中更容易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当家长在把自己的焦虑兑现成各种机构的培训费,带着孩子辗转奔波在路上的同时,是否抹掉了他们将来成为作家,画家,科学家等诸多的可能性呢?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常常当她们都睡了的时候,我还舍不得入睡,哪怕没事儿可做,静静地呆一会儿,也是一种享受。真的,熬的不是夜,是自由。孩子和我一样,经常也需要所谓的“无事可做”的时候。
3. 特长训练“悠着点儿” ,给兴趣以长久生命力。女儿8岁,从5岁半开始练琴,如今每天一小时。老师经常跟我说,她进步很快,还可以进步更快。是的,我也清楚女儿课业不多,没有额外功课,如果每天练琴加一小时,时间是够的,也许可以更快保质保量的通过业余水平考试,高年级课业增多的时候会轻松些。“如果怎样怎样,还可以更好些” 这种思维经常给我困扰,它逻辑是通的,常常给我很诱人的期望,但它又是非常不可控的,付出的代价是看不见的,比如,孩子的兴趣。朗朗成功了,但无数个朗朗式的琴童苦练中磨灭了兴趣,不为人知的被淹没了。在童年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更像赌博,容易产生短期效益,但长远考虑风险很大。有人选择用孩子的青春赌明天会更好,但我更愿意选择适度训练,长久的保持她对音乐的热爱。
总而言之,我依然坚持小学阶段对孩子的各方面要求都”悠着点儿“,十分期望求八分,十分力气用七分,十分时间空六分,留白的那一片,也许就是他们为将来找对方向,发掘兴趣,持久努力的那一片自由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