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看到台湾教授洪兰在TED的演讲《脑科学揭露女人思考的秘密》,提及女人和男人的大脑以及语言方面的区别。其中有一个事例,引起哄堂大笑。太太在厨房忙碌,先生过来问:“请问,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太太说:“把那袋土豆,一半削皮,放在锅里煮。” 半小时后,太太掀开锅盖,傻眼了:
笑话之余,无论探讨男人和女人的沟通问题,还是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关系,都脱离不了两个字:沟通!
可以想象一下,这位妻子的反应,会不会暴跳如雷,然后说出很多对方不愿意听的话?“你总是听不懂我的话,怎么回事?” “你觉得这样的土豆你吃得了吗?” 不知不觉,一场家庭大战就开始了。暴力的沟通总是会让事情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请求越具体越好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就是:请求。
对妻子或丈夫,你有没有发现,你有时说的话,对方完全理解的不一样?
对孩子,你说往东,TA偏要往西?
对领导,有时你的话并不让领导赏识,甚至讨厌?
对下属,你是不是命令多过请求?你觉得下属并不“听话”,不好操控?
朋友之间,有时因为“一言不合”而闹了些小小的不愉快?
今天就来说说最有效的沟通:具体而清楚的请求。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请他们不做什么。
如有一位妻子,总是觉得丈夫忙于工作,忽略了她和家庭。她对丈夫说:“我希望你少花点时间在工作上。” 三个星期后,丈夫报名参加了高尔夫球比赛。因为妻子的要求,丈夫的确在工作上少花了点时间,可是多出的业余时间,他不知道可以为妻子做什么。仔细想一想:“少花点时间在工作上”,是妻子具体而真正的需求吗?后来这位妻子好好思考了一下,说:“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
含糊不清的请求,会让别人不了解我们真正要的是什么。比如妻子说:“我认为你应该让我成为我自己。”或“我希望你给我自由!” 丈夫反驳:“我没有吗?” 妻子的要求不具体,而且没有可操作性。如果妻子说:“我希望无论我做什么,你都能点头称是。” 也许丈夫会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平时否定妻子太多了。提出具体的要求,丈夫就知道,妻子需要的是称赞和鼓励,而不是否定和批判。
那位削一半土豆皮的丈夫,一定是没有理解妻子的真正意思。而妻子如果不发火,重新表达意思,可能效果会更好:“亲爱的,我不是要土豆削一半的皮,而是拿出一半数量的土豆,把皮全削了去煮。”
具体而清晰的请求,不会引起别人的困惑和反感。反之,含糊不清的请求,难免会让别人误认为是职责和批判,从而产生反抗心理。即使服从,心理也会困惑和不快。
区分请求和命令
请求一不小心就成了命令。“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锅锅老师有一次收到一位同事的请求:小锅锅,昨天下班才分开,怎么感觉好久没见你了呢?你来时,帮我在楼下买一个面包和牛奶吧,红包已经发给你了。快来吧,么么哒~~可是,这位同事却忘了小锅锅今天休假了。小锅锅于是写了一堆信息说抱歉,并发了一个更大红包表示歉意。
然后,对方很快地收了红包,就再无消息。
也许,这位同事在心里指责小锅锅,或没有指责,也有抱怨。即使以上两种情形都没有,这样的行为也让锅锅感觉到对方在“命令”自己,一旦没有服从“命令”,便做出了让人不爽的行为。
下面的语句,显示对别人的请求已变成了命令。一旦有如下想法,别人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就难免会指责他们。
他应该把房间整理干净。
她必须照我说的做。
老板应当给我提职加薪。
我有权要求更长的假期。
那怎样才能避免呢?“一正一清不相欠”
“一正”—正面提出请求,说你“想要什么”,而不是“不想要什么”。
“一清”—尽量清晰具体的表达请求,最好说可执行、可操作的请求。
“不相欠”—表达请求前告诉自己,对方不欠你任何东西,没有义务一定答应,拒绝是对方应有的权利,以此避免发出命令的心态。
不妨自己尝试练习下,如下语句哪些是请求:
我希望你理解我。
请告诉我,在我做的事情中,你最满意的是哪一件?
我希望你更加自信。
不要再喝酒了。
请让我成为我自己。
关于昨天的会议,请不要隐瞒你的想法。
我希望你能在规定的时速内行驶。
我想更好的了解你。
我希望你尊重我的隐私。
我希望你经常做晚饭。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说:“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的想法。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对别人提出请求,应在尊重的基础上,明确而清晰。达到目标才是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平行的,没有谁欠谁一说。
从自身做起,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