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之谷学院院长,苏州存智嘉德双语学校副校长,美国海默茵-春之谷“东西方国际高中文凭课程(EWIP)”项目负责人郁宁远,在瓦尔登湖畔为我们“云伴读”了《瓦尔登湖》。
倾听大自然的言说,对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关系问题,产生新的觉醒。梭罗是瓦尔登湖的一部分,瓦尔登湖也是梭罗的一部分。瓦尔登湖每天都不一样,每一时都不一样,大自然艺术家每时每刻都在工作,都在自然中镌刻自己的作品,人的生活和人的呼吸是和自然连在一起,曾几何时,人类生活越来越远离了自然,在大自然所发生的事情,人类正在错过。梭罗和自然独处了两年多,《瓦尔登湖》是梭罗跟自然同频状态下写出来的,是同频共振。
郁宁远校长说:“一生要去一次瓦尔登湖,要不然你不知道什么是瓦尔登湖,什么是真正的自然。”究竟《瓦尔登湖》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这部著作区别于先前文学作品的第一个特征,是其对自然极其细致的描摹和引申。大至四季交替造成的景色变化,小到两只蚂蚁的争斗,无不栩栩如生地再现于梭罗的笔下,并且描写也不流于表浅,而是有着博物学家的精确。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作品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1845年,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长篇散文《瓦尔登湖》。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
郁宁远校长从以下六个方面为我们导读了《瓦尔登湖》:
1.梭罗为什么要住在瓦尔登湖,后来又是为什么要离开?
“很久以前,我丢失了一条猎犬,一匹栗色马和一只斑鸠,我至今还在追寻它们”。
2.梭罗是如何为自己盖一间房子的?梭罗空手一人来到森林,他是如何获得食物、衣服、用具、燃料而而实现生存的?
“1845年快到3月底的时候,我借了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畔树林子里,就在离我打算修造房子的最近处,开始砍了一些虽然高大但尚属幼龄的箭矢形白松,作为造房用木材……在春回大地的日子里,令人不快的冬天正在跟冻土一块儿消融,而蛰伏的生命则开始自我舒展。”
3.梭罗是如何接待来访的动物和人?它是如何处理访客和独处的关系为什么在瓦尔登湖边的猎犬?
我的房间里有三把椅子 一把交给孤独 一把交给友谊 一把交给交际。
我并不比湖中狂笑的潜鸟更孤独
也不比瓦尔登湖本身更孤独
在它那位蓝色的水中
并不是忧郁这个蓝色魔鬼
而是蓝色的天使
太阳是孤独的
除非在阴天
有时候看起来有两个太阳
其中的一个是幻日
上帝是孤独的
可是魔鬼却总是结伴而行
我并不比草原上的一株毛蕊花、蒲公英更加孤独
也不比一枚豆叶炸酱草、一只牛忙或大黄蜂更为孤独
我也不比磨坊小溪、风向标、北极星、南风、四月的小雨
一月的融雪或一座新房子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
4.梭罗在《瓦尔登湖》引用了哪些东方和西方经典著作、诗歌?为什么引用这些经典章句?它将你所带向了什么境界?
梭罗的引文:知道我们不知道所知道的,知道我们知道所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孔子的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梭罗的引文:道德不会像遗弃的孤儿那样存在;它一定会有邻居的。/ 孔子的原文:德不孤,必有邻。
梭罗的引文:灵魂自己不做主;看,却看不见;听,却听不见;吃,却不知道食物的味道。/ 曾子的原文: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梭罗的引文:人之所以不同于野兽的那种因素,是一种非常无足轻重的东西;普通的群体很快就把这种东西丢掉了,卓越的人才会把这种东西保留下来。/孟子的原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书面语言,最高贵的书面语言却像布满星星的苍穹,在云层之后一样通常是掩藏在稍纵即逝的口头语言背后或者之上,星星就在那里,有能力的人就能沟能够识别他们。
5.你认为瓦尔登湖的深度能够测量出来吗?你相信梭罗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吗?你能够测量出瓦尔登湖的深度吗?
“冬天的瓦尔登湖”这个湖这么深、这么纯洁是一个伟大的象征,只要有人相信时空的无限,人们就会相信有些湖是无底的。
凡尔登湖的深度:
我先是纵向测量,然后有横向测量,吃惊地发现长度最长的线和宽度最深的线正好在最深处相交。
这种平均律也适用于伦理学,可以知道我们认识太阳系和人的心灵。如果把一个人的某天行为与生命的波动收集起来,画出一条通过海湾和入水口最长的长度线和最宽的宽度线,这两条线的交叉之处便是他个信的最高点和最深处。
6.在个人的本能、欲望、野性与社会的文明、善愿和道德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更高的法则”可以平衡和协调?
《更高的法则》,如果我们自知自身身体之内的野性在日复一日地消亡,而神性确在一天天生长,这样的人是有福之人,但当人与卑劣兽性融合时,便只有羞辱,我真担心我们只是那种半人半兽的农收之神和森林之神结合的妖怪、或贪色的野兽,我担心我们生命的本身就是我们的耻辱。
想知道生活是什么?什么生活是健康的生活?什么是社会?什么社会是正常的社会?什么是政府?什么政府是正义的政府?什么是大自然?什么大自然是自然的?什么是生命?什么生命是有意义的?什么是人?什么人是本来的人?人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人活一辈子应该和生活和社会和政府和大自然和生命如何相处?……如果一个人对上述的问题中的一两个有过思考和困惑,那么《瓦尔登湖》这本书一经打开,你就会看下去。
梭罗对人的生命和生活进行思考和实践的结果之一,是他更清楚地看到了人与动物与自然的关系。他在湖畔和林中两年多的生活中,和禽兽为邻,鸟儿在他的房檐下歌唱,松鼠在他的脚边蹦跳,兔子在他的门前讨要吃的,连老鼠都会在他家的地板下安全生活……而这一切他认为不是他自己有多么慈悲,而是所有动物和他一样,是在大自然里寻找生活。因此,他对大自然的关怀和描写是怀着敬意和感情的,尤其对瓦尔登湖:瓦尔登湖的深度和纯度实在令人吃惊,清澈,深绿,像一口天然大井,面积却多达六十一英亩,四周全是橡树和松树,谁都看不见它的入水口和出水口,只有下雨和蒸发。关于瓦尔登湖有许多传说,有人说它是无底洞,通向地球的另一面;有人说它是神奇的神杖开掘的;有人则说它是冥河的入口,直通“阴间”。可是,梭罗怀着对瓦尔登湖的无限爱恋,用他的土办法测量出它的深度,“最深的地方正好是一百零二英尺”;梭罗不知疲倦地奔波,寻觅周围的河流和湖泊,找到它的出口和入口,发现它冬天的水位比夏天高,竟然与一般的多雨和干旱没有关系,它的涨落需要多年才能完成一次,而这种特殊的涨落会把湖岸清理得秩序井然;他还用种种事实推断出它的不同一般的石砌湖岸的形成,用科学的理由阐述湖水清澈的状况,用令人信服的描述向人们宣布:湖是大地的眼睛,是“上帝的水滴”。与大自然的朝夕相处,与禽兽的友好相处,使他更加敏感地体会到四季更迭对情绪的影响。
极简主义,其实脱胎于梭罗导师艾默生的超验主义,梭罗本人不光是一个知行合一的极简主义者,他的《瓦尔登湖》还被称之为超验主义的圣经。
跨世纪的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瓦尔登湖》?
梭罗的《瓦尔登湖》写作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彼时正好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七十年代)之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社会问题越来越凸显,作家们敏锐地感受到所谓“文明社会”的弊病,超验主义应时而生。
虽然中间相隔了一百多年,今天的我们也面临着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也到了社会问题越来越凸显的阶段。当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下来,反思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在国内,也有不少人选择去大理、终南山等地隐居,这俨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使得我们读这本《瓦尔登湖》时,又有了更多比照现实的意义。
所以今天,我们依旧需要回到《瓦尔登湖》,去追寻、探索人之为人的价值,这正是这本书永不过时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