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表演上个星期终于结束,缓过身来,该回到正常的教学轨道了。由于隔了几天没上课,有些迷茫,不知该从哪开始。开学之前,有想过要改变一些教学和管理方法,只是到现在我似乎还没有时间想这件事,没有具体的方案。
第一节早自习,照例布置听写,这项作业做起来轻松,学生也乐意,因为对于记忆力正值高峰期的他们来说记几个生字和拼音还不是易如反掌,只要肯用心。他们也喜欢看打在本子上那个大大的100。可是想得一百也不容易,不能错一个字,一个拼音,一个符号。但尽管如此,大部分孩子们还是能够排除万难,顺利地拿到满分。有时因为一个小失误没拿到,都会后悔自责,马上修改。我喜欢看他们这种认真的态度。而他们,也最享受在这件事情上得到的满足。要知道,在上个学期小组评比时,他们都是靠这个拿分的。所以,是不是,这种互惠互利的事情以后要多做,坚持做?
上个学期,我根据一位老师的建议,采取了小组评比制。一周评一次,周五出结果,获胜的一组可以得到不写作业的奖励,第二名少写,以此类推,最后一组作业最多。评分标准是根据每天的作业成绩、上课的表现、日记习作的优良来确定哪一组是获胜组,获胜组一次记一颗星。评比结果每天写在黑板一角,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
制度实行之初,同学们兴趣盎然,个个摩拳擦掌,想要与其他小组一决高下。一时间,作业正确率高了、不写作业的少了、上课发言的越来越多了。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每次取得胜利,他们欢呼雀跃,我也一再表扬鼓励:这是你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继续加油。
可是,有人胜利,必然有人失败,负能量的影响还是悄悄地蔓延。后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有人会在别得星时说不公平,导致个人矛盾,小组矛盾,甚至班级矛盾。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也想不到办法补救,但我尽力做到公平公正。就这样,因为实行时许下诺言,这个小组评比制断断续续的还是持续到学期结束。
其实,实行这个制度,我自己是非常累的一个。每天的工作量明显增加,作业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计时批改,然后组长统计比星。课堂上,我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时刻关注哪些同学认真积极,然后决定把这节课的星加给哪一组。说实话,这个学期我并不想继续了,就老老实实地上课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节课我刚走进教室,就有好几双手举起来问:老师,这个学期,我们要不要继续和上个学期一样小组评比呢?
我本以为,他们也觉得这个制度似乎不可行,甚至固执地认为,他们是讨厌的。没想到,这只是我的主观臆断,大部分孩子还是愿意并享受这个比赛过程的,只是极少部分孩子不愿意。事实没有想像的那么糟糕,就像事物的两面性,而这件事情是利大于弊的。可能,这种想法的原因是,我的排斥,不想那么累。
但是,听到他们这样问我,于是,我又把问题抛回去:对于这个小组评比制,你们有什么好的意见和看法呢?
接着,一发而不可收拾,孩子们给我提了好多建议和想法,比如,评比的方式可灵活些,奖励不用作业,可采用抽奖活动……他们甚至愿意,今天回去就做一个抽奖的箱子。对了,还有惩罚的箱子。
听着他们七嘴八舌,我的心,忽然涌起一股暖流,有一些小感动。
这些少年,真的长大了,不再是我眼中那个懵懂的孩子了。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敢于尝试,敢于接受挑战,甚至不怕失败。对于学习的态度改变了,似乎触到了一些学习的快乐。他们也变得更能干了,开始乐于做事,不怕麻烦。这一点和他们相比,我是逊色的。
我很高兴,看见他们的变化。五年的时光,我们都在互相成长着,好的坏的,最终都是美丽的蜕变。
关于小组评比制的建议,我会仔细地想想,嗯,我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