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游泳运动员孙杨一案在国内备受关注,原因是瑞士最高法庭对孙杨一案进行重新审理。但我们要知道瑞士最高法院是撤销发回重审,并不是直接改判。然而,国内的一些自媒体只打出了“撤销”两个字眼,并没有谈到发回重审这个重要问题。也就是说明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一半消息,还有另一半一些自媒体选择回避。我们要知道,回避并不能代表这个问题就可以被忽视,发回重审也并不意味着孙杨可以重新回到赛场。虽然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希望孙杨可以回到赛场为国争光 ,但这件事情牵扯到太多因素 ,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可以讲清楚的。
当然,孙杨能否继续比赛还需要等待近一步的审理。国内某些自媒体过早地删除了案件还需审理的这一重要信息才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重点,在某些文章看来孙杨似乎明天就可以出来比赛,不过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瑞士最高法院并不参与孙杨是否违规用药的审理,它只是把世界体育仲裁法庭的裁决团主席佛拉蒂尼替换掉,因为他带有种族歧视的言论,有失公允。至于孙是否违规用兴奋剂 ,还是要由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和世界体育仲裁法庭的调查。
换句话来说,我们大家闹了半天空欢喜一场,我们得到了一个只拥有一半正确的消息。如果连消息都不准确的话,我们又该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应对呢?如果连一些应该做的事情都做不好的话,又怎么会成功呢?
或许他的团队已经得到了另一半的消息,只不过没有选择公开罢了。
同样的道理还有很多,例如“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故事。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传承。起因不过是赵匡胤想要让他的臣子夸耀自己“乾德”这个年号非常好,所以故意说这几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都是因为这个年号。赵普连忙应和,赵普身边有一个儒生叫卢多逊,平时就死看不上赵普,所以故意说“乾德”是伪蜀的年号,还是伪蜀灭亡时的年号。赵匡胤一查果然是这样,于是把赵普的脸涂满了墨水。赵普于是发奋读书,成天把书锁在大木柜子里,不让家人触碰。等到赵普死后,其家人打开书箱看到了半本《论语》。于是就出现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这个故事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极有可能是后人杜撰的。
即便是你真的阅读《论语》也找不到一些有效的治国方法,因为孔子主要是编撰前人经典,正所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要研究儒家治国思想你就要去研究六经,因为孔子一生致力于整理前人的经典。而《论语》是孔子弟子编撰的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所以《论语》只适合去研究孔子而不适合去研究治国。
退一万步讲,你研究《论语》就好像买票看郭德纲的相声,你能从那里得到道理就怪了。你花钱去听相声是为了让郭德纲教育你,你疯了?有人肯定说孔子要比郭德纲强,确实孔子要比郭德纲强。因为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幼而不孙弟,长而不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这些都代表了孔子也就代表了孔子的学说。但这些明显就是孔子的气话,为什么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本身也没有回答。可能是孔子说这话之前和女人有过“亲切友好的交谈”,在“交谈”过程中孔子处于下风,回到家里很不舒服,便说了这句话,正好被过来请教他的弟子听见。
那时候人心就像白莲花,刚刚绽放。人们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尤其是孔子的学生大多“敏于事而讷于言”,这样的人往往善于做事而不善于表达。老师一说话必须记下来,因此孔子的气话因为弟子性格醇厚记录下来。
后世这个故事流传下来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是统治者出于“愚民”政策的需要。因为这只是孔子的语录体,通俗易懂还不至于影响统治。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的治国大道理,事实上这些统治者最喜欢百姓什么也不知道。正因为你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你们只能听从同一种声音,他们才能够控制你们。
另一个原因是宋代以后孔子的地位得到了高度提升,宋代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朱熹将四书列为五经之上。到了明清两代也是对孔子进行褒赞,将其提到了“大成至圣先师”的位置。
但是,我还是要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和“瑞士最高法院撤销孙杨案件”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欺骗了我们很多年,另一个正在欺骗我们多年的路上快速行走。
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秦制的延伸,“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一套又被搬了出来。对于百姓,秦总是制定严厉的政策来限制他们。
“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连夫妻之间都不可以相互隐瞒,只能相互检举揭发报告皇帝,邻里之间更要相互监督。秦制将所有的不信任都建立在人与人的基础上,只有把他们愚弄在自己的手掌之中才能够保证皇帝的利益不被侵犯。正所谓“天下英雄入我彀中”,只有把所有的人全部玩弄才可以瞒天过海,偷梁换柱,将白的说成是黑的 。当我们看到这种类似的消息时就已经处在进入陷阱的过程中,因为我们已经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会选择相信这种类似的信息,从而在陷阱里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即便有一群人幡然醒悟,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会选择继续向陷阱的深处前进,选择做一群“沉默的羔羊”。
哲学里有一句话,“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放在这里仍然适用。装睡的人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在装睡,他自己贸然醒来会受到伤害,所以会选择继续装睡,而且会比每一个睡觉的人都认真“睡觉”。走向陷阱深处的人也是这样,为了他自己的生命安全,他要比自己周围的人更快地走向陷阱最危险的地方,即使会丢失姓名,他还可以享受行走过程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