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周六,从周五晚上在父亲家洗完碗,送孙子回他自己家的时候,就开始兴奋。不停地对自己说:一定要注意晚上10点就上床睡觉,早睡早起,好好休息一下,养精蓄锐。等到下周一,又要开始忙碌的生活。
回到自己的家,觉得最享受的事情,就是睡到自然醒。我的自然醒,就是一觉睡到早上九点。谁知还是一如既往的,在早上七点钟就醒了,而且不需要闹钟。起床后赶紧洗漱,立刻上房顶去给植物浇水。采摘了十多颗红彤彤的草莓,剥了莴笋叶,准备中午下面吃。
早上在房顶浇水,呼呼的春风,吹得人仿佛快流鼻涕了。而午后的阳光,热辣辣的洒满了大地,仿佛是盛夏。望着窗外耀眼的烈日,不由得想:如果此时行走在大街上,一定会汗流浃背。而自己能在一杯香茗的陪伴下,安静地在午后阅读,度过独属于自己的惬意时光,不知道有多幸福。
在“多看阅读”上已经阅读了2167个小时了,按给自己的规定,每天一小时的阅读。如果一年是365天,那自己已经阅读快六年了。时间的堆积,只在回首间。真的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在“多看阅读”书架里的书,不是免费领的,就是通过每天签到和阅读,挣的书豆购买的。阅读这么久了,只在最近,唯一一次通过微信充值了10元钱,购买了去年矛盾文学奖的小说《主角》。
《主角》(全三册),约654000字。是由陕西作家陈彦,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刊发于《人民文学》2017年第十一期。
小说《主角》讲述了一个名叫忆秦娥的女演员,随着改革开放,从放羊娃到烧火丫头,有时上台跑跑龙套。后来,在老艺人苟存忠的培养下,一登上舞台,就挑大梁唱主角。无论是《游西湖》的李慧娘,还是《白蛇传》的白蛇,或是《狐仙劫》里的九妹,由于忆秦娥绝佳的唱念做打,被称为秦腔皇后,把古老的秦腔戏剧发扬光大。
阅读《主角》的时候,不由得为作者的描写,充满了乡土气息,故事情节曲折,所深深吸引。恨不得在今天午后,难得的轻松愉悦时光里,一口气读完。书中忆秦娥与我几乎是同龄人,她所经历的文革后振兴秦腔,我也经历过参与振兴川剧的这段生活。
记得80年代初期,我业余时间,在成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艺术团川剧队活动。当时文革以后,改革开放了,川剧队第一次要排大幕戏《柳荫记》了,在川剧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跃跃欲试。我扮演的是梁山伯的书童B角,也算是反串娃娃生。艺术团还专门给我们几位主要参演人员,买了票去观摩其他剧团《柳荫记》的演出。对我这样一个刚到川剧队不久的年轻人,虽然在老师的训练下,认真练习,甚至走路都在默戏,但从心里认为,自己的B角就是一个名词,有经验的A角在前面,自己是不会有机会登台演出的。谁知,就在海报贴出后,老师通知书童由我来演。
演出这天,不少老师为我捏着一把汉。快出场了,扮演梁山伯的老师问我:“你紧张吗?”我轻松地说:“不紧张。”老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你不错!”,其实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演到梁山伯因为思念祝英台而亡,我要去给祝英台报丧时,想到刚才还与我有说有笑的梁山伯,此时却已经命丧黄泉,人生真的是太无情,太无奈了,不觉悲从中来。以致于祝英台问我:“梁兄他……”,泪水早已经模糊了我的双眼,咽喉哽咽疼痛,我鼓足了浑身力气,使劲说出:“他……他他他……都……死了……”,台下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扮演祝英台的演员,看着我也泪流满面,手足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台下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后来,我下台的时候,演员和剧务都祝贺我演出成功。这一演,《柳荫记》的梁山伯书童,就再没有分A角和B角了,一直是由我在演。因此,我顺理成章的当选为,当年川剧队的活动积极分子,参加了文化宫的表彰大会。后来,因为写作,就淡出了川剧队。但是,却还是在文化宫,参加的是”影评组”和”职工文艺”的写作活动。再后来,不知什么时候,连文化宫的写作活动也没有参加了……
或许是曾经在成都市文化宫艺术团川剧队的这段经历,使我对戏剧类的文学作品,都非常感兴趣。尽管人生如戏,但我还是喜欢置身戏外,看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