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后一章,才发现这是一部以心理治疗师的视角来描述的病患的人生历程,她的名字叫做金智英。
金智英是韩国人,生于82年,上有姐,下有弟。父亲是名公务员,后来失业下岗,和妻子开了一家粥品店,过着小日子。金智英的成绩普通,毕业后去了一家普通的公司,做一份普通的工作,结婚后过着平凡的生活,婚后生了个女儿,辞职在家带娃,一年后得了重度抑郁症。
我在看这本书之前,常常会认为,产后得抑郁症的妇女大概率是有一个鸡飞狗跳的家庭,或者有一个极其不靠谱的队友。但是看完之后,我不再这么想了。金智英的人生过得中规中矩,并不算差劲,她的老公甚至可以说很体贴谦和,经济能力也不差,但金智英最终还是抑郁了。
金智英,一个在韩国多么普通的名字,普通到在人群里喊一声这个名字,会有很多人回头望着你。这本书不是讲她一个人的故事,这是许多女性的故事。
在读这本书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三代女性的形象。
01 高顺芬:金智英的奶奶
高顺芬生活的那个年代不太平,许多人因为战争、疾病、饥饿而不幸丧命。高顺芬女士生有四个儿子,为了养活他们,不惜咬牙苦撑,种田、做生意、打理家务,把所有的事情干的井井有条。而她的丈夫这辈子从未徒手抓过一把泥土,始终养尊处优。高顺芬女士对于丈夫的无动于衷从未有过任何抱怨,她真心地认为,这样不在外头惹事的丈夫,已经是对她天大的慈悲了。
这样的生活状态,其实在中国的60年代很普遍,哪怕目前也还存在着。我想起两年前有一次坐火车听来的一段轶事,一名旅客去国内一个比较闭塞的部落旅游,遇到了一个老太太当导游带领他们参观当地风景,期间攀谈起来。老太太说,自己在家里有很多农活要做,每天家里有很多家务活要干,还要出来赚外快补贴家用。旅客问她,那你丈夫做了什么呢?老太婆说,他什么都不干,就天天在家里抽大烟。旅客表示同情地说,那你太可怜了,在家这么辛苦,又没有什么权利。老太婆不开心了,回答道,我当然有权利啊,地里每年种什么,都是我说了算!
高顺芬女士晚年时,只有金智英的老爸对她尽到了赡养责任。尽管如此,她还是会有一套谬论,安慰晚年悲惨不堪的自己:幸好我生了四个儿子,所以才能像现在这样吃儿子煮的饭,睡儿子烧的炕,真的至少要有四个儿子才行。但实际上,她吃的每一次饭、睡的每一次炕,都不是她的亲儿子经手的,都是她的儿媳妇悉心操办的。对此,她视为理所当然,从来没有对儿媳妇表示过感谢。
高顺芬女士一生重男轻女,到了孙辈依然如此,她非常讨厌金智英吃弟弟的奶粉,只要发现她在偷吃,就会朝她狠狠地打下去,那种姿态和神情代表着她内心的想法,“胆敢企图我金孙的奶粉?”在她心目中,孙子的东西都是无比珍贵的,他所拥有的一切是他应得的,他的两个姐姐从来就不配拥有这些好东西。
我从高顺芬的身上看到了我们国内很多农村家庭的祖辈的身影。她们勤劳本分,任劳任怨,是大家庭的主心骨。她们富有集体贡献精神,从来不会谈论个人梦想,最多也就是希望能多生几个儿子——儿子越多,代表家族越旺盛。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几个孩子拉扯大,期望自己能安享晚年。尽管最后大部分儿子没有对老人尽有相应的赡养责任,但这并不妨碍她们继续铁了心地爱自己的儿子及孙子。
02 吴美淑:金智英的妈妈
吴美淑女士出身的家庭中兄弟姐妹众多,好的资源理所当然地要供儿子使用。在经济匮乏的那个年代,吴美淑尽管学习成绩最好,但她还是读完小学就辍学了,帮着家里务农,15岁北上首尔,在一家纺织厂上班,微薄的薪水大部分都用来给家中的哥哥和弟弟交学费,因为那个年代的人都认为“男丁有出息才能我家族增光”,家中的女儿也愿意牺牲自己资助兄弟。
吴美淑先后资助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考上了大学,他们最后都事业有成。尽管如此,最后被夸赞有责任心、一心扛起整个家的却是哥哥。她这才意识到,原来以家人为名的范围内,机会永远轮不到她们。吴美淑过了很久才开始边工边读,最后在年纪很大的时候,终于拿到了高中文凭。又过了许多年,吴美淑跟娘舅那边逐渐不再往来,当初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后悔与埋怨日渐加深,最终也搞砸了家庭关系。
吴美淑结婚后,第一胎生了女儿,她抱着女儿不停地哭着对奶奶说,对不起......第二胎生了金智英,她依然说,对不起......直到最后终于生了弟弟。吴美淑不仅要照顾家庭,还要想办法打零工维持家用,只要是能赚钱的活,她都去做,剪线头、卷门窗密封条、剪头发......其实她也曾有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但是年少时要赚钱给哥哥读书,结婚了要赚钱供子女读书。她只好安慰自己,都一样啦,现在的妈妈们也都是这样过日子的。
吴美淑很有生意头脑,做理发的小生意攒了一笔小钱,再加上丈夫的积蓄,他们搬到了一栋新房子。在分配房子时,奶奶和爸爸建议让弟弟独占一间,两姐妹和奶奶同住。但是吴美淑坚持奶奶单独使用一间房间,可以舒适地睡觉、听佛经。于是弟弟和爸妈同住,两姐妹终于拥有自己的房间。
我觉得吴美淑是伟大的。在育儿问题上,她作为曾经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不再希望自己的两个女儿重蹈覆辙,为了家庭而牺牲小我。她一直对女儿说,不要放弃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吴美淑也是智慧的,她说话时总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懂得顾大局。
金智英在毕业找工作不顺时,金智英的父亲在饭桌上对她说,我看你就乖乖等着嫁人算了吧。吴美淑马上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在对孩子讲那些老掉牙的话?智英,怼他!
金智英在带男朋友见家长时,金智英的父亲尴尬地跟小伙子说,晚上再一起吃饭。吴美淑马上把丈夫拉过来嘀咕几句,让丈夫收回刚才的邀约,叮嘱年轻人自己去看电影。
像吴美淑这样的女性,富有旺盛的生命力,生存能力很强。每个年代的人都有时代烙印,我们不能祈求生在一个完美无瑕的年代,没有这样的事,只能迅速适应时代,并努力做到最好,这种秉性在吴美淑女士的身上闪闪发光,她敢想敢做,敢于与既定的宿命抗争,且做出了一番作为。说实话,我欣赏这样的女性要多过于主人公金智英。
03 金智英
金智英从小在家里不受重视,形状完整的煎豆腐、饺子都会理所当然地送进弟弟的嘴里,自己和姐姐只能捡旁边的碎屑吃。从小家庭的潜移默化让她形成了忍气吞声的性格。
金智英小时候在学校受到邻桌男生的欺负,她只会跑回家找妈妈和姐姐哭诉,并且还不被理解,但是,当她再一次被欺负时,是坐最后一排的女生勇敢地向老师举报了男生的行为。
金智英长大后坐出租车,司机说,我原本每天第一个客人是不载女生的,但我第一眼就看出你是要去面试,所以才愿意载你一程。金智英在心里想,所以是叫我付钱感谢一辆空出租车的司机愿意慷慨相助吗?这种人自以为体恤他人,实际上无礼至极。可是她闭着眼睛,不去争论。
金智英进入职场后在饭局上被灌酒,她说自己真的不想喝了,回家路上很危险,遭到部长反问:这里这么多男人,有什么好怕的?金智英心里想,我最怕的就是你们!可是她把这句话咽了下去,偷偷地把酒倒掉。
金智英结婚后没有立刻计划生娃,遭到亲戚的盘问。当所有人围着她表现出过度关切时,她很想说,这些干你们什么事?可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只好不停地说“没有啦,没关系”以表客套。
金智英为了孩子决定离职时,面对老公的安慰,她也曾经怒吼过,能不能不要再说帮我了?但到最后依然感到抱歉而主动道歉。
金智英的老公劝她:我觉得你不要只想着自己会失去什么,要多想象你会得到什么。成为父母是多么令人感动又有意义的事情啊。金智英反问:所以你失去了什么?我现在很可能会因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以及同事、朋友等社会人脉,还有我的人生规划、未来梦想等种种,所以才会一直只看见自己失去的东西,但是你呢,你会失去什么?
金智英买了一杯9块钱的咖啡,远处一群男职员看见了她,不怀好意地说,我也想当个“妈虫”,整天到处闲晃,还花老公的钱买咖啡喝。金智英很想说,我用老公赚的钱买什么东西到底关你们什么事?可是她只是心神不宁地快步地走开了。
金智英想找一份工作,可是很少有能兼顾带娃的工作。有一天,她看到了一家超市门口贴出的招二次就业的广告,原来是在冰激凌专卖店里挖冰激凌,时间刚好对得上,店员很热情地向她介绍了这份工作。金智英告诉店员,自己需要考虑一下。店员补了一句:我也是大学毕业的。一句话惹得金智英哽咽想哭。
金智英太憋屈了,但是她已经习惯了沉默。积蓄在内心的苦闷需要找一个发泄的出口,最后只好得了抑郁症,模仿很多人的口气来讲那些自己从来不敢说的话,而无一例外,这些女性都是她生活中遇见的的敢于为自己发声的强悍的女性。
04 总结
这本韩国人写的书,不仅风靡韩国,在中国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不管是奶奶,妈妈,还是我们,都能从金智英的人生里或多或少地看见自己。但是,这并不是一本有意拉起女性平权大旗的书,因为书里面的内容,是我们很多人曾经经历过的习以为常。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能感同身受。
我真的很希望金智英能走出阴霾,拥有一个更灿烂的人生,然而直到全书终结,作者也没有交代金智英的未来走向如何。心理治疗医师也是一名丈夫,他通过金智英的经历联想到自己有类似经历的妻子,希望原本是数学天才的太太将来可以做自己擅长的,想做的事情。他说,我同样希望金智英也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然而下一秒,看着好不容易怀孕最终选择离职保胎的女医生,他下定决心,下一位医生“一定要找未婚单身的才行”。
我之所以罗列出这本书中的三代女性的成长经历,就是想说明,虽然还有差距,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正随着时间逐渐缩小。从金智英奶奶为大家庭的倾心付出却完全不被看见,到金智英妈妈为了家庭牺牲后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再到金智英这一代期待自己有所作为却不自觉地陷入育儿和职场困境。
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意识。在遇到困难和不公时的每一个人大声喊出的“NO”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争取,比如,对职场不公说NO,对言论歧视说NO,对家庭暴力说NO。我们还有很多制度可以去建设和完善,比如设立可靠的工作场所的育儿所,比如给全职妈妈创造更多的自由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舆论环境。
我有一个一岁多的女儿,衷心希望,二十年后当她成年时,可以面对一个比我过去成长的任何环境更包容的社会,可以有机会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正如本书作者在封面中所说的那句话: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