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的从地铁站、公交车里走出来,带着月色与疲倦回到属于自己的城市“据点”。
在回家之前,走到路边吃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摊贩前,和忙碌的老板喊一句,“来份炒面,加个蛋。”
刷过绿色的二维码之后,拎着各种各样的塑料袋走回自己租住的房间。
是的,仅仅只是一间十来平米的空间,没有阳台、没有独立卫生间,还需要面对陌生合租者的尴尬。
拉上门,除了床铺,几乎转不开身子,“寄生”在繁华都市里的他们,迷茫穷困,用水和用电都仔细到一分一毫。
很侥幸的机会,我在假期被一位朋友拉着帮他看店,一间挂着某某房产中介的小店。
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寄生者”,早几年上大学的时候,我看过那部很火的电视剧“蜗居”,却直到今天才真切的感受到一切。
“您想找个什么样的房子?心理价位是多少?”
“能住人的单间,越便宜越好。”
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店员和租客之间,每天听到无数次,我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习以为常。
这只是最初的接触,他们就已经把自己的底线拉到了最低,谨慎又小心的穿梭在改造过的一间间格子屋里,千挑万选之后选出一间最“心仪”的房间。
签完合同之后,店员回来和我开玩笑似的抱怨,“挑个躺尸的地方罢了,认真的和买房一样。”
如果买得起房,何必来找中介呢?我把自己的叹息咽了下去,因为面前这个风尘仆仆的中介员工自己,也住在附近小区的某个格子间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你看,诗圣在几千年前提出的慨叹,行至今日,依旧是个难题。
然而,“寄生”的烦恼并不仅止于此,我坐在店里又一次接起电话,心里有些忐忑和抗拒。
“喂,我们房间断电好几天了...”
“住在隔壁的男人总是半夜喝酒,喝醉了就摔东西...”
“取暖费收不齐,有两户不愿意,能不能给我房间单独供暖...”
这些细小又复杂的问题,每天都发生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我在笔记本上登记好信息,按照被提前交代的回复,丢下一句毫无温度的“知道了,会处理”,狼狈挂了电话。
把笔记本递给相关负责的店员时,我明显看到了他们脸上的嫌弃和不满,相比于处理这些棘手的麻烦,他们更愿意去多开几个新单。
合同签订之前的热情似火与之后的冷淡拖延对比的太过明显,我心情复杂的跑去门外抽了两根烟,有莫名的烦躁憋在胸口,挥之不去。
第二天,我靠着记录好的信息,帮几户租户充好了电卡,约了维修师傅赶在下班时间修了几家出了问题的热水器和空调,又专门跑去了那个被投诉酗酒的租户房间门口,和他沟通了半个多小时。
做完这一切,我回到店里,翻看着手机里新加的微信好友,收获一片真情实感的谢谢。
“行业现状都是这样,我们也是太忙,拖的久了,还是会处理的。”
自己只是个意外,我知道,如果作为一名正式员工,服从行业规则,努力赚钱拿提成才是最正确的路。
我也不是圣人,没有资格同情和改变这些“寄生”在大城市里的租客们遭遇的冰冷与无奈。
陆续和微信里的租客们聊天,听他们讲的最多的话就是,多攒些钱,以后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活得自由一点。
短短两周,假期快结束,我站在市郊的火车站准备离开,朋友送我上车,问我以后会不会来这里发展。
我想了想,还是摇头拒绝了,是真的单纯的有些害怕,我不想蹲在牢笼里似死非生的追寻所谓梦想。
我有些想念,家里窗台上养着的几盆绿意盎然的盆栽,也想系着围裙在厨房给自己拾掇几道口味合适的小菜。
无意批判,不含嘲讽,只是记录下最近生活里接触到的东西,希望每个人的选择都在未来不被生活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