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评价如今这个25岁的自己,我认为三个词语最为恰当。
怀旧,自卑,虚伪。
虚伪是我心中与生俱来的恶魔,自卑是我童年中留下的阴影,而怀旧是我麻痹自己、保全尊严的方式。
从步入大学校门开始,一场暴风雨就这样从悄无声息中开始了。
突然解除束缚的我很快便迷失了自己,一个丑陋的我就这样突兀地夹杂在人群中,这让我变得惊慌失措。我谨慎地将这种落魄修饰成洒脱,紧张地遮掩着自己的自卑。带着面具去生活总是会累很多,但无论如何一般都不会放弃一种东西——尊严。而自卑人格下的尊严是畸形的尊严。
这时,虚拟的网络世界淡化着我的焦虑,它有时也会给我提供一点点取骗自己的成就感。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这应该是一种错觉:压力能产生动力。自责和内疚是可以压垮一个人的,最终的结果就成为了自暴自弃。当我处于这种无法控制的状态下,一切都开始改变了,我变得对自己的内务满不在乎,我变得在饮食上没有规律、毫无节制,我变得对手淫产生依赖,我变得烦躁易怒。其实,我知道,我早已无法从这些放纵中获得快乐,但是,我却无法从这种怪圈中走出来。很多事情我都可以看得明白,但是我从没有敢直面过自己,我总是强调这样那样的方法,我总是喜欢列出一个又一个精致、系统的计划,最终可以让自己“安心”很长一段时间。
我的眼光从不敢在自己身上停留。
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终生课,而认识自己前要做的首先就是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甚至是失败的自己、“丑陋”的自己。其实,人生本身就是美好的,我也是独一无二的。我没有必要对游戏、手淫、自卑这些感到困惑,这些东西本质都不是坏的,我真的没有必要给自己套上罪恶的枷锁。我要接受自己,给自己空间。有时候,让自己过得舒服就够了,没必要过多在意别人的目光,你无法让所有人都对你满意。你就是你,独一无二是你存在的价值所在,难道就这一点不足以让人感到骄傲吗?
度过了四年的颓废时光,我终于毕业了。
2016的盛夏,济南像个大火炉,我躺在职工宿舍床上,千百种思绪涌上心头,当时的我就一种强烈的感觉:我的人生仿佛已经可以看到尽头。其实人生不怕大起大落,怕的是默无声息。我变得慌张和惆怅,走在济南的街头,看着人行路上一个个匆忙的眼神,我感到自己仿佛在被这个城市排斥。其实回想2016的下半年和2017的上半年,整个半年多的辞职考研经历一点都谈不上励志,每次朋友提到此事后加以赞扬,我都不知怎么去解释。
八月初,在工作单位待了十天,我便不顾家人反对急不可耐地辞了职,然后回家、办理手续、返校,当时的我疯狂地加速着进程,就感觉自己像一辆疾行的火车,仿佛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发现自己已经变得懒惰和浮躁。这时我才清醒地发现,我只是喜欢那种感觉是在奋斗的氛围。
原来我并不是多么的想读研,我只是害怕“老去”的感觉,还有就是通过考研来逃避社会,重新躲进校园。从八月初学了没有两周,我竟然开始后悔了。我觉得自己17年考研肯定落榜!我一下回到了自暴自弃的状态,就像是一下落入了深渊。一直混到十一月初,我才仅仅把高数内容看了一遍,十一月我回到家参加考研现场确认,爸妈一下就从我的状态中看出了问题,我记得那时每天家里都充斥着火药味,我每天都在痛苦中学习。最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基本都是黑白颠倒过来的,现在想想当时能坚持下来还是有一些了不起。
最终老天还是眷顾我,我以最后一名考上了我的母校,其实在出录取名单的前一秒我还相信我不会被录取。就这样,欢快和谐的气氛充斥了我。我考上了研究生,但我发现我却没有那么地开心,我根本没有那种努力奋斗、一战成名的感受。我想证明的、我想找回的都没有实现。我甚至发现在我在这样的绝境下,依旧没有爆发出我所期待的力量。我会再虚度三年,重蹈覆辙,最终三年后依旧会面临工作,我依旧是那个不敢去面对的自己。
时至今日,我觉得我依旧没有改变。
回想过去,我不知道我已经做了多少规划、多少反思,给自己提了多少要求。但是,为什么这么多 的“成功学”都没有改变我呢?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其实都是执行上出现了问题。这些“成功学”又一个前提:我足够理性。严重一点说,我是一个懒癌晚期患者。其实我发现我的意识中存在一个恶魔,它让我在反思中变得没那么愧疚,让我告诉自己:你已经努力过了,已经不错了。就这样,我不知不觉还是这样混过来了,这就是我的虚伪。
我还是个怀旧的人。
我怀念高中时的自己,我怀念单纯简单的自己。我知道我曾经辉煌过,我始终相信我能再次崛起,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让我变不回从前,其实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对不起高中时的自己,那个时候的自己为了未来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但是我辜负了曾经的自己。
新的一年,我想成为一个努力的人,一个值得我自己肯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