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山陕会馆大拜殿前的月台前沿正面,巍巍矗有一座居高临下精工细雕的石牌坊。他整体分为中坊和左右陪坊,两陪坊为东西侧门,可使游人来往游览观赏。
此坊堪为天下稀有之最,世人却是少见。这一景观,更是能工巧匠雕刻艺人们设计之巧妙,雕品之繁多,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生动。
月台高有近丈,全用砖石围砌,左右陪坊侧门,各有十三级六尺宽的青石台阶,台阶两边镶有光滑平面青石条。
中坊正门有七层台阶,两边也镶有光滑平面青石条,在此,即可登上名为所谓“九龙口”,此口是用八尺见方整块石面,中间雕有突出的三条巨大蛟龙,一条为居上方中央,形如端严正座,另两条佐于下方,相互盘绕顾盼,好似意味着辅佐于主。
底层还雕出滚滚翻腾的海浪,四周另雕有八条游龙相围。整体构图,非常严谨,形象生动欲活。观之,犹如龙翻海涛起伏欲动之感,显见为建此馆无亏遍访匠于天下之功。
这一石雕画面倾铺至月台地平。月台地平全用青、白二色斗方石面交错铺垫。月台周围环以石栏,间立十四条立柱,每柱上边分别蹲有神态各异的圆雕石狮,间夹每块栏板石面分别雕有圆形福、寿篆字和不同的装饰性图案,两边石栏相向合围与月台前沿竖立的石牌坊两侧门左右。
石牌坊的中坊为三间四桩式,高有丈九,宽有丈六,中间“九龙口”是由前殿院中御道通向大拜殿的主道口,此处意味只有帝王才能从此通过,其他人只能从两厢陪坊侧门通过。
中坊分别有四个台基为须弥座,座基分为数层分别雕有竹节、云钩、仰莲和垂莲花瓣等多样图案,每个须弥座上分别竖有四根合抱粗方形石柱,柱的南北两面各有两个抱鼓石相夹,每个抱鼓石上边分别饰有数十个大小和不同动态的麒麟、狮子、猿猴、人面兽等动物圆雕形体,各个石柱上顶分别依中间和两厢陪同各横置有五层额方石和迎风石板面。
每间顶成“山”字形构件组成:每根石柱棱边均饰雕有通长竹节形状。整体牌坊所有不同形体表面,全部雕有书画艺术之品,充分地展示了雕琢人的工艺风彩。
中坊脊顶饰雕三角形构图。南面是《福、禄、寿三星共照》,北面是《五福临门》(旧时所说的五种幸福,即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东陪坊脊顶饰雕三角形构图。南面是《李白骑鲸图》,北面是《赵匡胤输华山》图。北面是《赵彦求寿》图,还有东陪坊替上额方右还雕有:《太公钓渭》图,另还有在西陪坊雀替额方石还雕有:《张良纳履图》等……
牌坊上十六个抱鼓石的鼓面上,其中两间陪坊的八个鼓面上分别雕有梅、兰、竹、菊四季花卉;其中中坊的八个鼓面上雕开的历史名士八爱图,其名士分别是:《伯牙鼓琴》图等。
大拜殿前最独特的装饰莫过于两侧之石雕八字墙,墙下为须弥座,高0.96米,座上立以整块青石雕成之巨幅石雕,宽1.10米、高1.90米,以高浮雕间以透雕技法雕成。
东侧图为“十八学士登瀛州”,故事记述唐初太宗李世民为招天下贤才,在京城设文学馆,收聘杜如晦、房玄令,许敬宗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李世民对十八学士敬重有加,提供了最优越的条件,使十八学士好似登临“瀛州”仙境一般。雕刻艺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创作此“十八学士登“瀛州”雕图。
但因许敬宗后来支持武则天称帝,人们认为他有负李世民,为佞臣,为此“学士只有十七名,不雕佞臣许敬宗”。图之上方雕城堞、城门。
此月台的八字墙东侧图“十八学士登瀛州”雕刻艺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创作此“十八学士登瀛州”雕图 ,图之上方雕的城堞、城门上方匾雕“瀛州”二字,以作点题,城上左右雕宝塔、亭阁,描绘“瀛州”仙景之美。十七学士各骑马上攀行于盘曲山道之间,或半进城门,仅现马尾,或隐于山石之后,仅现马头。
山溪曲折盘旋,溪上小桥座座,山峦叠翠、奇石相间,花草丛生、亭台隐现。其设计之妙,雕刻之精,难以尽述,充分体现了对封建科举制度的赞美和求学成才之艰辛。
西雕图为“渔樵耕读”图。图内一条山溪急湍而下,下部雕一天成之桥,桥下水面开阔。水波荡漾,一渔夫划小舟作打鱼状;一樵夫肩背柴捆行于桥上;山坡上一牧童骑于牛背;对岸房屋窗口露出读书人之形象。溪畔山石参差,树木花草丛生,山石之间雕以虎、羊、豹等动物。
画面状绘山水之幽奇,将人物雕于山水之间,构图巧妙,自然和谐。综观二雕图,既有写意之风,又有工笔之精,实为绘画与雕刻艺术完美结合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研究价值。
二石雕图与石牌坊相映生辉,营造出集中展示石雕艺术的整体氛围。“渔樵耕读”图将“耕”与“读”放在等高位置,体现了民本思想,而将“读”图置于上又与“登瀛州”图意相联,宣扬知识为上,读书人仕方可登临仙境的尊儒崇文思想。
综观大拜殿月台上的石雕装饰,其规模之大,雕图之多,涉猎内容之广。透雕技艺之精,均为会馆石雕装饰之冠,亦为国内古建筑石雕之少见,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与观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