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的端午节,超市里各种口味的粽子琳琅满目,但时过这么多年,我仍然怀念大山里的那一缕粽子清香。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搭上了恢复高考的幸运班车,实现了鲤鱼跳龙门的梦想,上了中专,毕业分配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山区乡镇担任技术员。
当时山里的交通很不方便,除了去县城的一条沙石公路能通车外,到各个村庄去都要步行。这对于在华北平原长大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那时我刚刚20岁,又初来乍到山里,一切都觉得新奇好玩。
记得那是1983的端午节,那时的端午节还不是法定节假日,人们要正常的工作。这天我和一同分到此乡的技术员要去深山区的村庄调研。由于路途较远,我们早早起床,草草的吃过早餐,就深一脚浅一脚的出发了。
记得那天早上的天是阴的,我们当时还很庆幸没遇上炎热的大晴天。当时的科技水平很低,没有天气预报,只是凭借感觉来应对天气变化。因此对于阴天我们也没在意,也就没有准备雨具。
五月山里的景色是很美的,路边不知名的野花在默默地开着,满山的灌木丛也不甘寂寞,长的郁郁葱葱,核桃、柿子、黑枣树上的小果子也初显轮廓,在风中招摇着。
我们顾不上观赏美景,急匆匆赶路。走了不一会儿,就觉得汗湿了衣衫,步履也觉得沉重起来。但是有任务在身,累也要坚持。
就这样艰难的步行了两个多小时,按时间算也应该到达目的地了,可是仍然找不到要去的村庄。
此时天公也不作美,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不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冷风夹着雨打在身上透心的凉啊。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要找个避雨的地方谈何容易。
突然,我发现远处隐约有个小石屋,就和同伴快步向石屋跑去。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小的自然村,有二、三户人家,望着炊烟升起,我们喜出望外。
我们沿着石屋门前的青石板路跑到了石屋门口,只见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夫妇正在做午饭,花白头发和胡须的大爷正在灶堂烧火,慈眉善目的大娘正在包饺子。看到我们进门,他们明显一愣,因为在这深山中很少有人造访。
听我们说明来意和此行的目的,大爷哈哈一笑说:“姑娘,你们走错路了,在你们来时的那路上有个岔道,你们走那个道就对了。”
看我们懊悔的表情,大娘赶忙说:“人不留天留,正好今天是端午节,你们就在我家过节吧!”听着两位老人温暖的话语,又冷又饿的我们激动的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这时,大娘打开了箱子翻出了她女儿放在家里的旧衣服,让我们赶紧把温透的衣服换下来,又沏上两碗红糖水,让我们喝下。老人的举动,使我们这样刚刚远离家乡到外地工作的人,体会到了似父母一般的关爱,心里暗暗在想:这么朴素的村民,真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
在大娘家那矮矮的小地桌上,我吃着这一辈子也难忘的午餐。簸箩里冒着热气的糯米粽子的缕缕清香今生难忘,上面盖有大片腌猪肉的汤水饺现在想起仍唇齿留香。吃着那甜甜的粽子,嘴是甜的,心是暖的,情是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这远离喧嚣尘世的世外桃源,感觉岁月静好,人生满足。
就这样我们在大娘家那黑黑的石板房里享受到了再难遇上的美味佳肴。
雨停后,我们的衣服大爷也帮我们烤干了,穿在身上,暖在心间。我们想留下餐费,但是两位老人执意不肯接受,齐声说:“小孩子出门在外不容易,我们山里的规矩是,来了都是客,别说是一顿饭,就是你们住上十天,我们也乐意。”他们朴实的话语使我们又一次热泪盈眶。
返程的路上,我们默默无语,我想我的同伴可能和我一样,这次经历对自己的震撼是巨大的,而心灵的感悟是深刻的。是啊,有这么淳朴可亲的乡亲,值得我们好好工作服务他们,更值得我们深深的爱他们。
后来,我每次下乡去那个村庄时,就到大娘家走访一下,问候一声,大爷和大娘也总把我当闺女看待,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觉令人动容。
没过多久,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就调离了乡镇,回到了百里外的市里,与大娘一家的联系少了,但我的心里始终没有忘记他们,他们的对我雪中送炭之举和给予我的朴实无华的爱我会铭记终生!
我与他们之间的故事我会讲给我的后人听,让他们明白,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
我是清韵如烟,愿与你携手观四季、看百态、品人生,希望我的文字能给你温暖、带给你力量。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感谢你您的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