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仔细梳理自己的价值观后,我发现我的价值观里充满了矛盾变体,有的观念甚至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这是我在面临选择时感到纠结的原因。
在注意力、时间、金钱三者之间,我已经升级了操作系统,从知道了注意力>时间>金钱,做选择时便有了标准,从而避免了许多浪费注意力的事。比如:逛淘宝货比三家,看剧,讨论八卦。
可是我今天买票时发现我在做选择时,我并没有彻底按照这个“公式”来做选择。这使我警觉起来,同时也让我感到很羞愧。一股我真是差劲,注意力白白浪费的自责感,我发现在认知上又回到过去的思考方式上:钱>时间>注意力。 ——幸亏这次我比之前的自己要不那么笨一点,我选择记录下我是怎么想的,我要怎么梳理它,在下一次更好地作选择。
我是怎么想的呢?
①优先考虑票价,其次考虑路途花费时间,再次考虑我要花费的注意力。当我想以最少的钱(可以使用优惠卡打折)花较多的时间(中途转车),注意力浪费最严重的一条路线时,我犹豫了。大脑在想:不行啊,这样注意力花费太多了,省下的钱相比注意力的价值也不是很多。那选直达的车吧。②当我在想选择直达车的时候,大脑在想:你这么早回去干嘛,回去你也不会学习,不会放在成长上(自证预言)。想花钱买舒服然后以另一种方式浪费注意力吗?
就这样我陷入了选择中,注意力全放在纠结上。时间在流逝,一方面知道这样的纠结不对,需要给自己的大脑“踩刹车”。(可想而知,惯用的错误思维模式,运行起来那么自然。)不知不觉中又会被带回去,当你意识到时,时间过去了好久。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这两个选择中,要选择最节省注意力的,那为什么我不直接选呢?我不确信自己在节省注意力之后,真的能把注意力放在成长上。这使我纠结起来,那拥有了这样的想法后,现在选择这两个中的那一个是更好呢?又是一阵“缠绵的纠结”……
这就是价值观模糊,选择时乱纠结也不自知的结果。这让我想起了我上一次买票的时候——一场去外地考试的车票。考试前夕,时间就是生命啊,把注意力放在纠结车票的价钱上?那时候知道什么更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目标上更重要。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在做选择时,已经花费了太多的注意力,这行为本身就是与原有初衷是相违背。进而我需要反思这段时间我对待我目标的态度,或者问自己到底有没有清晰的目标。每天问自己什么更重要一点也不过分。
我对这样的自己讨厌极了,但我要接受现实,我就是这样想的。接受它之后告诉自己,我要改正。我可以一步一步地梳理自己的价值观,记录下来。原则就是在面临选择时一步一步锤炼而来的。
为了做出对自己来说更好的选择,我要问自己什么更重要,站在未来看自己,用一把“刀”当机立断。同时,记录下来,以便下一次遇到(一定会遇到)这样的选择时,我有参考的记录,我有可供修改的材料。
反思:当面临生活中的选择时,选择纠结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选择。我的例子就是。那怎样不纠结呢?你已经通过我的例子知道了——问自己什么对你更重要。大量注意力放在两个纠缠不清的价值观“博弈”中,最终以拖延选择、不选择作为结束。这是我过去重复着无数次的恶习。甚至很久都没有认真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即使之后我知道了这是“价值观”上的模糊不清造成的,我也没有想过有必要去改正、去梳理。直到动笔写下这条记录之前,我依然觉得“没必要为了这么小的事去花费注意力思考,而且还记录下来。”而在此之前的多少次里,纠结的结果是没有一个主动的决定,时间自顾流逝,而我却恐惧时间它的不可控。知道要管理的是自己却还下不去手、狠不下心。
这就是我之前真实的“想法”。我不愿意接受我就是这样想的,更深入的说我不愿意改变。我愿意去忽略一些简单的道理、简单的方法论,自以为是地认为“那玩意真浪费时间”,(那试问你时间都用在哪儿了?)使用“鸵鸟策略”去自我欺骗地活在舒服的笼子里却还不自知。
以前不知道践行某个道理重要,以至于忽略,这已经够可怕。现在已经知道认真对待那些朴素的道理很重要,却主动地选择逃避,那这就真的是自己的问题了。这也是真正的可怕之处——在成长路上选择拒绝接受现实,选择自我放弃(倒是这一次主动选择了)。逃避问题不代表它不存在,暴露了就不要拿过多的东西去掩盖,这样只会更难看。正确的方法是:把想办法原来旧的观念倒掉,再安装新的操作系统,记得不断升级新版本。 这次让我体会到:梳理自己价值观这事是很有必要。如果不实践,也不会知道这事对自己重要。
只有践行才有改变的发生,体验了叫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