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沸水冥想
最近,一篇题为《他对林志颖说:请你的儿子退出活动》的文章(以下简称《失实文章》)火爆朋友圈,文章说的是林志颖带着带着儿子kimi在法国参加了一个读书活动,谁读书最多,将获得大礼。于是kimi刻苦地看书,图书馆人员却请kimi退出活动,因为他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会给其他小朋友做出不好的榜样。
我勒个去,当时看到这篇文章时,就心说“好假”。毕竟我也看了第一季的“爸爸去哪儿”,感觉以林志颖的情商和育商,以及kimi那与世无争稍显柔弱的性格,似乎不会像文章说的那样功利。果不其然,在10月19日,中新网报道,林志颖发表声明:该文章完全失实,侵犯了自己的权利。
可让我感觉不对味的是,今天看到一篇分析文章,题为《林志颖儿子因死读书被要求退出活动?这篇失实的文章为啥刷爆朋友圈》(以下简称《为啥失实》)。这篇文章说,是因为那篇失实的文章“直指当前教育问题的要害:读书的功利性”,“正是对功利性教育的反思以及‘四两拨千斤’的表达方式,帮助这篇文章快速成为热得发烫的刷屏文。”
好嘛,一篇假话连篇的文章,竟然还有“合理性”了。我气愤的是《为啥失实》不分是非、和稀泥式的分析。
首先,为什么说那个故事很假?第一,林志颖和儿子参加法国的读书活动,读的自然是法国的图书,kimi居然能背下3本?kimi什么时候那么精通法语了?还能在一周内背3本?第二,法国那么多小朋友就那么差,法语作为母语,竟连一本都没看完?最最不靠谱的一点是,法国图书馆组织的读书比赛,靠什么来证明你读的书最多呢?居然是以背诵为依据。他们既然以背诵来考查是否读过书,这已经就是在鼓励死读书了,凭什么又说kimi死读书?这个图书馆的水平也实在不敢恭维,其工作人员的批评自然也可以当废话。就是这么一篇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文章,居然也会有大批家长相信,看来中国人的独立思考能力,还需从家长这一代培养起。
其次,一篇文章的观点必须靠论据支撑,如果论据是不真实的,观点就算再冠冕堂皇,也站不住脚。
第三,就算没有那个失实的故事,《失实文章》的观点本身也值得商榷。其实,用奖励的方法让孩子积极阅读,又有什么错?孩子也许以前就爱阅读,因为有奖励,顺便刻苦多读几本,就功利了?也可能孩子根本不是因为奖励,而纯粹是因为兴趣,那么奖励也不会成为负面因素,又有何不可?若孩子以前不爱阅读,因为有奖励,耐着性子读完了几本,这说明孩子有毅力,说不定通过这次阅读体验,还找到了阅读的乐趣,那不是更好吗?因此,不论什么情况的孩子,因为什么样的动机,能通过这个活动多读了书,就是好的,怎么还会有人吹毛求疵什么“不是真的读书”?那请告诉我,什么才叫真的读书?什么才叫享受读书的乐趣?工作人员通过什么来判断,孩子多读几本书就不快乐了?林志颖面对那么武断的理由,居然还表示理解,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真是越分析越假啊。再退一步,如果那个故事是真的话,我想说,林志颖,你的儿子不必退出活动。
最后,再感叹一下。以前的家长,只知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被专家一批判,现在又纷纷认可“人生是场马拉松,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关系”,总之是人云亦云,毫无主见。这次也是。由于专家一直批判中国家长充满功利,什么都想让孩子拿第一,于是对“功利性阅读”这个词也很敏感,很受用,仿佛说中了自己的心事似的,就跟着点赞、跟着瞎转发,真是心塞啊。中国家长的心智,什么时候才能成熟一点,不要再被那样低级的炒作文章骗了呀,也不要再被那样混淆是非的分析文章害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