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期开始77小朋友放寒假了。
假期很快乐,可以睡到自然醒,也可以到处走走看看玩玩,但是仍然伴随着的就是作业。
语文老师要求阅读《名人故事》,并写下读后感。从来没有写过读后感的小朋友,第一天写的时候就遇到了难题,不知道怎么办。
于是我决定也来读一读,写一写,然后就有了这篇读后感。
打开《名人故事》,翻开目录,这里面收录了古今中外的各大名人故事,其中写金庸的题目“不为学位,只为学问”吸引到了我。
首先,对这个题目我就特别有共鸣,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学习不能太功利,过分注重学位,轻视对知识的学习是非常不好的一种学习风气。想要做到真的学有所成,是应该像金庸老先生那样,放着剑桥大学的名誉博士不做,而要实打实地自己去攻读下来硕士、博士。
其次,文章里有三个地方非常触动我。
第一个是,已经81岁高龄的金庸仍然保持了对学问、知识的好奇,渴望与剑桥的教授们切磋、学习。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一直是我的人生追求,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丧失了对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他就真的老了,是在时光面前完全败倒,束手就擒,全面认输。
第二个是,名气太盛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名气太盛,对金庸有所了解的剑桥教授知道他学识渊博,纷纷拒绝当他的指导老师,这对金庸先生申请成为剑桥学子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最后还是在朋友的指点下,找到了一位并不了解他的唐史专家担任了博士生导师。所以,超高的名气和渊博的学识在申请剑桥博士这件事情上,就变成了金庸先生的甜蜜负担。
第三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收获也不同。
在回答香港记者的问题“在剑桥读到了什么好书?”的时候,金庸说道:“有没有读到好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到了英国与中国完全不同的研究学问的方式。”
看到他的回答,真的想与金庸先生击掌。因为我也一直认为学习不能拘泥于某种单一的形式,不是说学习就非得以看了多少书,写出了多少文章,有多少成果来评价,除此之外眼界的提升、格局的增强、人文素养的加强都是更加内在、长久的,对自己助益更大的学习成果。
很高兴能够读到金庸先生的这篇名人故事,让我对自己的一些坚持更加坚定。
最近遇到的人和事都在告诉我同一件事,
那就是找准了方向以后就要慢慢积累,
一步一步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相信我终究会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个理想中的自己。
读后感就写到这里啦。
我是四月,一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欢迎关注我的简书账号,来与我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