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读书笔记,按照传统的理解,不是把书画得大红大绿,就是单独拎一个本子,各种颜色的字记得密密麻麻。这两种方法虽然可用,但难免都有些缺点。
其一,书本被批注得太多,容易影响阅读体验,其二,就算单独用笔记本记录,也不便携带,最主要的是和原文脱离,再抄一遍书中内容的话十分浪费时间。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把笔记电子化,这样更易保存和携带。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一个iPad+Pencil再用Goodnotes或Notability记录。
不过这种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门槛也高。本来字就不好看,用触控笔在屏幕上写就更难看了。
另外,个人感觉Goodnotes和Notability虽然功能很强大,但使用难度也挺大,所以之前用过一段时间后还是改成了直接用手机:
——印象笔记+讯飞输入法
▶ 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主要是用来记录内容的,部分功能需要开会员,非会员每月可免费保存60MB的内容,基本够用。
之所以觉得印象笔记比Goodnotes和Notability好用,除了门槛低,还有以下几点:
① 跨平台收藏:只要手机安装了印象笔记,就能把公众号、浏览器、知乎等多个平台上的内容添加到印象笔记中进行收藏,同时还可以实现再次编辑。
② 模板丰富:印象笔记的模板库包含了针对十余类不同场景的模板,数量众多,基本选择就能使用。
③ 使用方便:印象笔记的功能十分强大,不仅可以文字识别,还能上传音频、视频、图片、文档,操作简单。
▶ 讯飞输入法
其实任一款输入法都可以,不过经过测试比较之后发现,在众多输入法中搜狗输入法打字更出色,但语音输入准确率最高的还是讯飞输入法。
因为语音输入可以提高记录效率,所以选择一款识别率高的输入法还是很重要的。
——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第一,区分“收集”与“记录”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通过网络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一定不乏让自己觉得有用的内容,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就会激发我们的收藏欲。
或者在我们开始写一篇文章的时候,也会搜集各种和文章主题相关的内容;看书遇到精彩的段落或句子,会将其摘抄下来……
这些行为的本质都是“收集”。
虽然“收集”可以让我们获得多样化的内容,但这终究只是一种单向的吸收,而做读书笔记,更重要的是“输出”,也就是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
这需要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过分纠结是否明白书中的内容,而是关注自己这一刻想到了什么,感悟是什么,困惑在哪里,并把它记录下来。
这种感觉往往过了就很难再出现,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书中的句子段落进行摘抄,将很难获得真正的提升。
因此,我们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除了对原文进行摘录外,还要一并附上自己的思考。
在印象笔记中,如果是电子书的话可以截图添加图片,然后进行批注编辑,如果是纸质书籍,也可以拍照扫描图片或者直接识别文字,再或者把原文用语音输入,然后在后面添加备注。
第二,笔记归类很重要
如果是用笔记本或者直接在书上做读书笔记,虽然不一定有系统的目录,但通常翻几页也就能找到,不过在使用印象笔记的时候,通常可以更加灵活,也更容易乱序。
印象笔记最多支持三级目录,首先是笔记本的标签归类,然后是笔记本,每个笔记本下包含多条子笔记。
所以建议一本书只建一条笔记,然后再根据书的性质或者笔记的类别将其归类至对应的笔记本条目中。
这样的话既不至于内容太乱,也不会因为条目太多超出系统的数量。
第三,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批注
通常要想把书本中的笔记变得条理分明,往往需要多色签字笔和荧光笔配合使用,但换来换去却很麻烦,如果一不小心弄错了也无法撤销,不过使用印象笔记就无需担心这个问题。
除了各种模板外,印象笔记还提供了加粗、倾斜、荧光笔、上浮、下浮、缩进、表格线等十多项编辑工具,使用逻辑与Word基本一致。
因此在进行内容编辑的时候可以自定义一种规则,什么内容用哪种格式凸显,通过运用各种工具做到一目了然。
此外也可以直接添加附件或者用不同颜色手写批注。
最后,看完之后,写一个心得或者书评
读完一本书,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三五天甚至更长,因此虽然在看书过程中有做过详细的笔记,但那只是一时的思考,之后可能忘记,也可能改变想法。
所以就需要在看完一本书的时候写一下心得或者书评,进行提纲挈领式的总结,而这也是整个阅读过程最重要的部分。
通过写读书心得或书评这一环节,一可以对之前的内容进行回味巩固,加深印象;二能进行概括梳理,使理解更加透彻;三则有助于结合自己人生经验,获得不一样的阅读感悟。
当然,以上方法只是个人觉得最适合的方法,并不同样适用于每个人,因此也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至于到底选择怎样的方式做读书笔记,还是要考虑自己的习惯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