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亚健康生活——六位金融从业者自述
“有时候不是真的没时间,而是在所有短期重要且急迫事情的优先级面前,健身和规律作息,变成了一再滞后的边缘选项,直到它沦为奢侈品。”
——熬夜整稿的程前
某券商ABS团队总
性别男,80后,二级部门负责人,负责ABS、债券类项目承揽,坐标帝都。
虽然年龄不小,但是干ABS公司债业务开始时间也就两三年,也是因为之前的从业经历有过那么点资源,再加上性格和年龄也实在不适合做承做,于是干起了承揽。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当起了二级部门负责人。
平时的工作包括且不局限于:定期不定期的拜访各种同学、渠道(能联系的不能联系的都走访了好几遍),维护和老客户的关系,拼命和各种资方、渠道方寻找新的项目合作、市场开发,部门日常工作管理,和公司领导沟通,和不靠谱质控后督中介撕逼,现有项目进度监督等。
手机每天24小时开着声音,不管是开车、吃饭还是上厕所都抱着手机回微信打电话。孩子年纪还小,晚上回家还要协助老婆带孩子,作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感觉自己时刻都不能倒下。
经常白天所有时间都在外面跑,晚上哄完孩子睡觉十二点多开始看看协议方案,改改文件到两三点睡觉,第二天再重复同样的工作,因为也不用坐班,所以常年没有吃早饭的机会。中午有时候如果到公司,就在楼下报摊买个煎饼,或者定个麦当劳的外卖对付一下,反正怎么快怎么来,一边吃还要一边继续回复各种消息。
作为承揽应酬更是难免,本身酒量就非常差,差不多两瓶啤酒就可以红的像小龙虾,但是面对客户还是得把自己往死里喝。年轻时候还好,现在每次喝完酒,好几天肠胃都非常不舒服,经常是之前的局还没缓过来,就有新的不得不去的酒局。
作为承揽出差更是难免,天南地北说走就走,每次还得怀着对老婆十分愧疚的心情,每次都是尽量当天来回,回来接着带孩子。所有周末也是贡献给孩子和手机,基本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但是不跑又不可能,整个部门的考核和薪酬都沉沉的压在自己肩上。即使脚步再沉重,也不能停止奔波。
也是因为工作压力大的关系,烟越抽越多。
对于健康一直处于随意自暴自弃的态度,作为烟民,更不屑于在雾霾天戴口罩等等。长期出差飞机晚点熬夜也太正常,经常顶着黑眼圈带着宿醉的胃第二天去见人。
每天奔波完都是要赶紧回家带孩子,更不可能有时间健身。稍微闲下来的时候,只想睡觉,有时候下午趴在办公桌上就能睡2小时。爱喝饮料,每天至少喝两瓶碳酸饮料,明知道不健康,但是就是觉得生活已经这么累了,口腹之欲还是要满足的。
最最害怕体检,每次都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才能打开体检单。可能身体本身底子还好,目前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自己明显感觉身体大不如从前,每次出差回来起码得缓一周精神状态才能完全恢复。睡眠质量也大不如从前。总是告诉自己要多注意,不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了。
但是随着业务慢慢有起色,自己的部门也慢慢越来越成体系,觉得又好像健康什么的也没那么重要。起码不会让下面人闲着,也不会让大家年底拿不到钱,公司这边每年的业绩能有个交代,自己孩子的奶粉钱也能有个保障。精神上的压力才是最不能接受的。所以也想着趁身体还能坚持再任性几年,等老了以后再慢慢养生吧。
某评级公司市场人员
同样是做债中介,评级公司不同于投行的点在于它的“短频快”。同样一个债,如果你在券商的某个团队,可能前前后后要跟半年(当然不排除同时跟几个项目),但在评级公司,可能就1-2个月,但意味着可能身上同时背着十几个项目。
我目前在国内一个小债券评级公司的市场部,负责项目承揽和对接。
因为所在公司不是行业的头部几家,工作开展起来格外困难:定期走访发行人维系感情、制作标书参与招投标、定期拜访券商、银行的同业,参加企业项目启动会,陪同分析师尽调访谈…最重要的是,每天要处理大小项目可能出现的各种幺蛾子。
比如上面给谁降了级别,我们就去回访企业做做思想工作(找骂)。
和许多前台工作一样,市场部不要求几点出现在办公室,但要求你手机24小时有人接,因为你全天都在外边飘着的。最多的一天,我连接带打一共56通电话。这些电话的沟通对象有三类人:企业的财务总,券商的团队总和后台的评委总。
早上起来,有时候7点接到勤奋的投行同业发来的微信:
“刘总,申报材料需要对三季报数据做个更新。”开始处理。
早上10点如果没有项目进场,我一般会安排一个拜访,提个包在金融街各个大楼里乱窜。中午和晚上,跑客户的同时,会陪企业吃饭,白酒是免不了的。喝酒的频率大概一个月3-5次,拜访和进场每周都有,电话是从来不休息,没有下班时间,也不需要做办公室。
身上背的KPI就是你在的公司的承揽业绩,今年干的好,年终奖多发点,干的不好,很没面子,迟迟得不到提拔也有裁员风险。
我很清楚自己的亚健康,饮食不规律是常态。一个人的时候没什么时间做饭,随便吃一口将就,陪客户的时候吃的山珍海味却不得不喝很多酒。年纪轻轻2年时间肚子肥了3圈,但由于工作本身的心累和出差的不规律性,也很难坚持健身。
出差很频繁,国航、东航的金卡,滴滴白金会员,各地的出租车口音都见识过,睡过最多的酒店是全季,以及各种层次的低档酒店和旅馆,下飞机开始回电话,到酒店的第一件事开电脑、点外卖。
在未来的规划里,完成和挑战业绩是首要目标,CPA、CFA是短期规划,尽量少喝酒是一厢情愿,健身是一再被搁置的想法。
这两年的体力明显不如从前了,偶尔熬夜第二天必须早睡。每每听到有同业猝死,心中有两个侥幸的想法:1、我可能还没到他那么劳累的程度 2、我下个月就去健身(呵呵)。
某信托公司产品经理
性别男,90后,在某大型信托公司金融市场部做前台业务,负责金融产品的研究与设计。
信托本质上和基金公司、财富公司与私行一样,是属于资管行业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买方。
平时就是和作为卖方的银行、券商一起勾兑勾兑,看看有什么好的产品可以发行,然后把产品过会,然后募资、成立产品。当然也有投资人来找我们做个通道业务,或者融资方找我们来募钱的。近期资本市场不好,又来了资管新规,被限制了的我们今年和投行券商聊风花雪月的时候比较多,并一起祈福2019会更好。
一般有新项目时,我就画画ppt,看看合同,然后和风控法务上会过会,这块有点像投行券商的IBD业务,只是我们的角色不同。也有存续项目,比如有些项目是主动管理的,需要做投后管理工作,跟踪研究市场,所以我部分工作也是在研究标的资产的未来走势,争取给投资人带来更高的收益,这块有点像二级市场的基金经理。
虽然我这个level 的KPI更多在于承做的质量,比如把主动管理产品的业绩做好,把领导揽来的项目落地过会,但相对缺乏的承揽承销能力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我知道这个是资源的日积月累急不得,但金融圈这个靠人脉资源吃饭的行业,没有项目,哪里来的业绩呢?
同样是做基金产品的投研,我和大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外资投行的研究员比无疑逊色许多。在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里如何培养自己的投研能力,把产品收益率做的和他们一样好,把自己知名度做起来,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忙时身体亚健康:去年行情好时,中午根本没时间午睡,晚上8、9点下班再吃晚饭是常事,有时候有项目ppt第二天要弄好,熬夜是常事,这和IBD的民工们有点像。最怕项目被风控法务狂怼或毙掉,或者做的ppt、excel哪里又出错被发现了,做东西时经常反复看,做完了发邮件时常常要再打开神经质地再看一遍,生怕出问题。
闲时精神亚健康:今年比较闲,没有太多新项目要弄时身体不累了,但心理上焦虑了——没有项目哪里来的业绩,哪里去展现和磨练能力呢?这种要等到熊市过去、监管放松的日子无疑很煎熬,感觉今年被浪费了。于是疯狂地读研跑、做研究,虽然还是没业绩,但至少让自己不会太颓废。
某证券公司债券销售
券商债销女,主要做一级新发债券的分销、代销,以及二级的现券交易。
平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维护上下游渠道,定期和项目资源端联络感情,定期拜访资金大腿们;每天早上给几千位好友问早安,用手上的券去叨扰大部分同业;定期不定期的组局、参加各种局、同时为可能临时到来的各种局做准备;还有各类琐碎的行政工作。
没有特别严格的上下班打卡时间限制,但也还是要坐班。公司的同事看我们好像每天上班都是聊天:跟信评聊、跟客户聊、跟每个想的到想不到的人聊。
聊的久了,也会有点心累;下班玩的多了,也像是在上班一样。有时间,谁不想和亲人朋友更多的相处。
我一般早上在地铁上就开始办公,和客户们问早安,然后到了公司把新券刷给尽量多的可能对口的客户,并处理一波回复。如果某只券收到的反馈好,就尽力帮客户中标同时争取最大的空间。客户如果提出其他的需求,总想着能尽力argue下来,帮客户解决问题。
中午晚上我一般都不让自己闲着,会约上一两位客户吃饭,晚上有时候会去参加一些局。回家后再做今天的总结,也做一些方案、ppt之类的。
周末是拓荒的主要战场,上周六一天参加了三场局。毕竟现在还年轻,跑得动。
最近常常会陷入对未来深深的担忧,当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时候,我该怎么办,当到了结婚、生子的档口,是否还能有这样的精力24小时待命。所以总想着趁年轻的时候多积累积累,给以后也留点余地。
不过比较好的是,大家平时喝酒其实不会特别凶,度数也不大高,尤其是对女生还是很手下留情的。
今年日子不算好过,但业绩考核压力依然非常大。我们是按季度考核,有时忙活到季度末了,才将将完成考核。所以说来最大的压力,还是心累,每天扑面而来的焦虑感常常压的喘不过气,到季末的时候再心大也会有一两天失眠。
压力过大的时候,也会和男朋友抱怨,甚至发过火,过后其实挺后悔的。如果有哪次,季度初就接了笔大单子,一下子远超了指标,大概就是最幸福的时候了。
健身?
健身是必须的,倒不完全是为了身体健康。圈子里“刘亦菲”、“古力娜扎”层出不穷,同公司同部门的小姐姐微信头像都是低胸长腿,朋友圈3天一组自拍雷打不动。我也跟风,还是去办了私教卡,但办下来的私教卡,上个月也只去过一次而已。
最想做的事情,是在一个没有人打扰的周末,好好地从早到晚大睡两天。
于是最近常在想给腾讯提个产品建议:设置微信重要联系人来消息自动响铃功能,这样在等重要客户消息的同时,我也能打个盹了。
某证券公司研究所
性别男,实习两年半后转正,某券商研究所,看非银。
我开头以为我就是一搞研究的,后来发现我不光可以是搞研究的,我还得是做销售的,搞刑侦的,办展子的,做公众号的...
平时的工作内容有:写深度报告、覆盖报告、终期报告、中期报告、月报周报等等想得到想不到的报告,去上市公司调研,去买方路演,赶场“走穴”,做公众号,研究各类新闻研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和研究模型,参加各种聚会和同行交流看法,组织各种局和买方联络感情,完成买方布置的任务,参加可能的电视节目、录音节目、报刊杂志约稿,还有很重要的—疯狂求派点。
打造一个明星分析师其实和打造一个娱乐明星的思路挺像的。首先,你得有作品,对分析师来说就是你得有观点,同时还要勤出报告。而出观点是建立在充分调研以及自己的判断的基础上的,做出成功的判断又基于你对行业的认识、对股票市场的认识、以及对市场信息还有企业信息的充分了解,这构成了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其次,你得有名声,也即当下很流行的说法—有流量。这大概是一门玄学,可能是你的某个观点够专业赢得了投资者的信任,可能是你在社会的影响面够大,电视节目、公众号、抖音上都是你的身影,也可能是你和买方接触够多让他们对你信任。但总之,一旦你有了流量,就实现了财富自由的第一步了。插句题外话,这也是今年以前我们所说的,“新财富改变命运”,这也是为什么新财富取消以后,部分还没出名的分析师转做了机构销售。
然而上面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你得有业绩。虽然卖方研究所的主要职能是带动券商知名度,但研究员们也是靠吃派点活着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工作的销售属性那么重。
所以这个行业要求你是全能的,也只有你是全能的,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分析师。即使一般我们是团队行动,可能团队内部会有分工,有人偏研究,有人偏销售,但如果想往上走,你不得不让自己更全面起来。
做一级吃资源,做二级看天赋。我也不知道我天资够不够,那最起码我现在能做到的是勤奋。
于是这也导致了我现在的生活作息极度不规律。比如上周去北京出差,晚上和客户吃完饭,回去开始写报告,中间客户还给派了个研究任务,搞完也差不多三四点了,第二天跑完客户飞机回沪,出了机场紧赶着就去了家私募做路演。第二天约了企业做调研,完了调研回来的路上就可劲儿在琢磨,这其中哪句话可信,哪句话要存疑。回单位了完善自己的观点,开始准备下一篇报告...
一般我们最忙的时候就是年中、年终以及派点季了,最怕的是突然出个什么大事件,那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开始加班写报告,奋战到凌晨六点也是常有的事情。
说来我们办公室有一大奇景,基本每个座位上都有一个腰部靠垫,隔壁组小哥29岁,最近诊断出腰椎间盘突出。
做这一行的,一半出于理想,一半出于现实的压力,奔的都是出人头地那一天。行情好的时候最起码有派点撑着过日子,倒也生活无忧,现在遭遇“大熊”,真的是靠理想撑着过日子了,最近报销下不来,最惨的时候,我卡里只剩下680元钱。
四大某记审计
性别女,90后,在四大某记做审计,坐标帝都。
比较巧的是,审计、咨询我都做过,正好也可以谈谈两者的工作性质差别。先说Audit吧,审计狗的生活大家也都听说过,年审的那几个月简直就是tmd不离口(即使不出声),长达几个月的加班,已经不是996的问题,大概是“12”“12”6,甚至更晚。
作为Senior(也就是所谓的工作2年以上的高级审计员),年审期间要同时跟进多个项目,而且基本上已经是一些项目的负责人了,除了自己做底稿,还要Review小朋友们的底稿,同时再跟领导汇报。好不容易熬完了几个月的年审,以为可以喘口气的时候,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季审、半年审。总之,很有可能大部分的时间都会比较忙。当然,如果只是这样,估计大家都要掀桌子了,审计最好的一点就是可以换假,所以忙完之后,看到系统里自己的可用假期突然多了很多天的时候,还是有一丝丝的欣慰。
至于咨询,和审计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淡忙季的说法,基本上都是跟着项目走。咨询相对而言,工作会平缓许多,项目周期也比较长,所以很有可能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酒店,回家之后,发现家里的喵都不认识我了。。。
我觉得,四大的生活和金融行业里的其他工作相比,最大区别就是基本不太会受到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这个倒也不难理解。并且,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工作环境相对纯粹一些,应酬也会少很多,当然到了一定的Level另当别论。
说说亚健康,主要就是熬夜,还有就是心理压力大。特别是年审的时候,时间紧任务急,加班到凌晨是常事。最怕的就是领导突然要看什么东西,那就做好了通宵的打算吧。运动基本没有时间,而且每天加班到那么晚,有那个时间,还是更想好好睡一觉,毕竟也担心猝死。如果周末能休息一天的话,基本上半天也都用来睡觉了。平时,自己也开始多关注一些养生公众号了,毕竟年纪也大了不是。
和大家一样,我也很害怕体检,特别是经常听说一些同行业的朋友今天又怎么怎么了,也很担心自己某天会出现在社会新闻或者“四大新鲜事”的版面上。所以,每次体检的时候都紧张的不得了,直到看到医生很平静的说好了,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未来还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规律一些吧,工作上的加班没法避免,也是这一行的常态,只能说希望在不加班的时候少熬夜多运动吧,这是新一年的美好愿望(大概率也是明年后年大后年的愿望)。
程前有话说:
沉重的话题,常常使人陷入思考。
一直关注我们的朋友会留意,之前的作品无论是《2018金融渣男统计公报》还是《月薪5000IBD,还是月入10万做鸭王》,都是娱乐性质多于严肃内容。如果娱乐内容的意义在于丰富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拯救不开心,那么我们为何不能逆流而上,探寻一下不开心的源头在哪里?
前两天听一个VC的朋友讲:“人的快乐来源于高频率的小事件,而财富来源于低频率的大事件。”你总想着等这个IPO做完就好了,可是一个人的青春又够用来做几个IPO呢?
做金融的人无疑大多数曾经都是学校里所谓“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那个时候的你有着清晰的规划、严格的作息,很笃定的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可是真正到了工作岗位,生活还在你的全权掌控之中吗?
程前工作室的成员们也常熬夜做内容,讽刺的是,我们熬夜做出来的内容,却是在劝诫大家不要熬夜、保重身体。生在这样一个焦虑的时代,房价高企,我们对财富自由标准线的心理预期被一再推高,可是财富积累这事儿吧,主要决定因素是周期,其次是个人的努力,大家真没必要往死里磕。
“豆浆油条手工作坊”是我们做的一个同业交流群,希望年轻的金融从业朋友们来敞开心扉。你或许已经是某个单位的XX总了,但是在这儿没人把你当领导。
在这个群里,我想解决的问题是:金融之外有什么?很多搞金融的人认为自己接触的各行业大小企业不少,已经足够了解这个世界。其实,他了解的往往只是三张表里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的行为而已。
每个具体动作中,那些有血有肉的有趣灵魂,他是不清楚的。
程前访谈,是我们在群里每周末的一次深度对话。每一期都是一个有趣灵魂的呈现,告诉你,在你的朋友圈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那样的人,他们同样活的开心、潇洒、有钱赚。
关注我的公众号“陆家嘴的豆浆油条”,30万年轻商科从业者的灵魂伴侣,有价值的商业思维,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