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小时之后,我又将离开北京。这段行程,却再也不是一次出差。虽然自己曾经无数次地离开返回,也多次在心里预习过最终离开的这一幕场景,但当它终于到来,还是会有很多的感慨。离职后临走的前一天还要去企业核对调整分录,伙伴们都说,我真的应该吃点药了——来二斤,我先尝尝味儿。
在四环的天桥上,看那些车来车往;也曾站在国贸的楼上,看CBD外面的点点灯光,看雾霾里消失的高楼……我们挣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单位旁边的所谓学区房,从刚来时候的4、5万一平,已经涨到了8、9万甚至10万以上;水龙头里的水从来都不能直接饮用,总有很多时候被堵在路上,因为空气很差一年总要用掉十几个口罩;最熟悉的地方,包括单位附近,住所旁边,还有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南苑机场和首都国际机场……我即将离开这座城市,这一切都即将成为过去。
2010年11月底回国,12月16日来到北京。在北京站出去坐2号线,从东四十条出来背着登山包走向团结湖的青旅。12月的北京已经很冷,可是没走多远,我已经满头大汗。倒不是因为我喜欢负重徒步,而是看错了地图。歇了几次后,终于找到那间YHA,也开始了在北京的生活。给来前已联系过的某公司发了几封邮件打了几次电话,却都完全没有回复。于是给某组织又写了邮件,抱怨这种公司太不专业;没想到他们把简历转给了现在的单位,2011年1月6日下午在外地的自己接到了电话,第二天早晨赶回北京,在11楼和经理聊了一会,他描绘了一番美好前景,就把穿着西装的我直接发配到了项目上。
从此开始了零起点“摸索”。两个项目都是被拉去充数,没有人讲解应该怎么做,只是被告知做什么,也就是复制粘贴复印抽凭。那种茫然,就和现在的实习生或者新人一样。几天后回到单位,自己看底稿,依然不知道能做什么。期间收到第一个月的工资,500元——相当于曾经一天的所得;面试了几次,都不理想,于是继续留在这个单位。从此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我对北京竖了个中指,她回敬我两个耳光,于是我们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关系慢慢地变得融洽。
2月底,我和一个刚从英国回来的同事被发配到一个医疗管理公司的项目,她之前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大家订午饭。两个人什么都不会,只能从头开始,在那里不知所措地待了两个月。遇到的那位财务总监,和我们聊了几句,就直接说,你们做这个没多久吧。现在想想,客户没把我们赶出来,也算是很不错了。后来大约4月份才有项目经理进场,才开始有点进展,也终于有人系统地给我们讲解了一下程序和方法,大概有了了解,也逐步开始做科目修改底稿,出报告。
接下来跟着同事们出了几个项目,大半年下来对大多数科目都有了了解。10月份开始做一个制造业集团的预审,2012年1月开始做年审。等这家的年审结束了,除了成本存货,基本上都算是心里有数了。犹豫了很久,终于下决心报名澳洲注会,开始考试,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的目标。制造业企业的审计结束后,自己也开始带队做小项目——一家地方医院。国内事务所的好处之一,就是成长的空间可能会大一点。
2012年7月,我们开始做那家制造业集团的中期审计和内控。说是中期,最主要还是梳理上半年的情况,找出问题,让企业在年底前解决;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就是熟悉企业的情况,为年审做准备。我们做的那两家子公司,是上游企业,因为企业会造成污染,一个迁往了郊县,一个建在山沟。生产车间的环境非常恶劣,噪声刺耳,充满有害气体,里面烟尘弥漫,能见度很低,头顶突然黑影闪过——几十吨的铁块被龙门吊吊着飞过。戴着3M口罩和头盔进去,彼此听不清说话,完全靠手势,走一圈出来,口罩就黑了。那感觉,就像是去了火星。那里的工人都是从偏远地区招来的,经常出现春节后不回来的情况。那段时间,我们是起得最早,回酒店最晚的一组。因为之前都是地方所做的,我们接过来,也是第一次进场,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也担心抓不住关键点。看了很多的资料,结合以前同事写的问题,编写新的访谈问题,学着如何选取合适的样本……有一天晚上非常焦虑,外面下着大雨,自己一个人撑着伞绕圈,走了几个小时。
接下来的预审和年审,虽然出了一些状况,但总算是完成了任务。我们又参加了一个纺织集团的审计。第一年的时候,很多精力都花在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生产情况、财务软件和记账方法了。这段时间,也是比较努力的时候。
2013年,接着做上一年的几个项目,对这些行业和企业也都有了进更多了解,几乎去过了每个车间,也比较熟悉工作程序,做起来就觉得简单了一些。
2014年,只做了那几家纺织企业,又去了吉林的化纤厂,做了几次验资和离任审计。只是和上一年相比,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和提升。在这一年,自己终于考完了澳洲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平均一年两门,完成自己的计划和目标。
2015年的年审,开始做一个地产公司,参与了其他几个子公司的预审和年审。一年里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经过了无数次修改后,3月份主审最终批准了地产公司的合并报告。5月份几乎每天都被客户和领导催促,终于出了最后几个报告。没有休息时间,6月到7月底参加了一个新三板的项目,几个月后不了了之;6月底打球的时候拉伤了小腿,7月中一瘸一拐地去锡林郭勒出差——变成了一个瘸腿审计员;8月参加央企子公司的离任审计,去了三四个地方;9月末到11月初,第一次参加海外项目,去了美国纽约州北部,参加金属回收企业的审计;11月开始又是房地产企业的预审;12月底,去了澳洲三周,参加央企海外投资公司的年审。从6月到2月,在北京的时间不到两个月。
5月份开始长跑,几个月后10公里终于可以跑到1小时以内。
在这一年里,大家一直都在做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所谓的项目井喷,带来的压力和劳累,又让很多人离职。和我2012年一起做制造业企业年审的同事,只剩下我还在这家单位。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在事务所“绞肉机”待这么久。
2016年4月初去了美国的西海岸,参加了一个尽职调查。因为时间的原因,不得不中途退出。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2015年度所有的报告。没来得及休息,4月28号回到北京,两天之内收拾完自己的行李物品。五一假期之后回到北京,还在沟通问题。我就要离开了,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完成,也需要继续做完。虽然从来都无法达到完美,无法让各方都满意,但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重要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接受的。
这个行业就像一个培训中心,更像一个考试中心。毕业生被集中起来,领着微薄的薪水,经受强化训练,揣着各自的收获,各奔东西;每个人都在短期内被符号化,经历了几个项目后,就基本分清楚哪个人做事靠谱,哪些人有提升的空间。人员流动性很大,于是不管你喜欢还是厌恶他/她,也许都不会有机会再见,或者你自己,或者对方,就已经离职不见。我们都不确定,身边的伙伴会不会在几天后离开,因此你根本不确定会有谁会最后和你一起拿下前面的山头。可是,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任务,都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也请善待他人,请善待队友。忙碌的季节,常常变成了一个正式员工带着一群新人或者实习生做项目。有时候觉得,在这个行业里,你没有得到一些,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可能只是不够努力,不够坚持。单位每年都会招无数新人,而曾经的同事几年里大多数都已离职,变成了原同事。有时候觉得大家都离职了,是不是自己在这个单位的时间太长;有时候看到还有坚持更久的同事,又觉得自己是不是放弃得太早。
北京也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不管你是土著还是北漂,不管你是乞讨者还是富商,不论你是小演员还是大导演,也不管你是毕业生还是创业者,还是海归学者游客商贩或者流氓地痞…你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我依然不确定这几年里的这个位置是否合适,只能说,有得有失,有好有坏。
有时候,觉得自己似乎被诅咒了。四年在徐州,四年四个月在悉尼,五年半在北京……从来没有给自己限定时间,却总是每隔四五年,轨迹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说生活是一个牌局,我的每个阶段更像是在玩多米诺骨牌,每次都是用几年时间摆出图案,四五年后再把它们全部推倒。每次的图案都不同,每次都会有一点点进步,都会实现一个或几个小的目标。
在这五年里,去过几十个城市,按水系来说,黄河长江松花江雅鲁藏布江覃江赣江寇河通瑜河蒲河浑河乌兰木伦河尼加拉瓜河布里斯班河等等。在纳木错数过星星看过日出,在乌海爬沙滩,在釜山踏着海浪,在卢沟桥拍过月亮,在慕田峪吴哥窟看日落,在大研镇看晨光里拍月季,在拉萨踩着石板朝佛,在博卡拉乘滑翔伞,在尼加拉瓜瀑布下坐船……喜欢的事儿,就多用一点心,多花点时间,几年里写了几十万字的日记,拍了几万张照片。还参加过的几十个项目,考过六个科目……这些也都是一段无法抹去的经历。时间迅速地消失,在北京挣到的工资薪水,又大都花在这里。太多时间都花在工作上,有时也想这样加班和熬夜是否值得,也会想生活里真的不应该让工作占据这么大的比重。可是如果哪一天真的不再做这份工作,一定会怀念的,而那些努力也不会白费,那些经历和技能也不会被人偷走。
既然大多数人都用脚投票了,那么大家的选择应该是更加合理的。如果一份工作,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只能依靠所谓的Self Motivation来支撑,那可能真的需要重新衡量这种状况了。自己也要离开这个"强化班"了,那些遇见的面容和身影,那些经历的事情,点点滴滴,仿佛都在眼前,就在昨天。来到这个工作单位也是之前没有预想到的——能有一个平台,去了很多地方,接触到很多行业,学到一些技能,积累一些经验。可是,最后一段时间,好像进步和学习的速度都慢了,甚至停滞;总是想法太多,不愿意实践;尽管在很多方面都欠缺,但是不愿意再去参加中国注会的考试,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专业知识,不愿意去继续钻研业务;真的觉得习惯了北京的生活,于是有点害怕改变。也许需要有人在后面狠狠地踹一脚,才会不得已放弃为数不多的所有,开始新的生活。
虽然也会吐槽和抱怨工作上的种种不满和不顺,但还是要感谢这样一个机会。虽然我们身边有人在炫耀圆滑世故,有人炫耀年轻美貌,有人炫耀金钱财产…可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自我,而我们真正能去比较的,应该去“炫耀”的,很多时候,应该自己的那一份努力。于是,也许工作上更努力更激进一些,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机会,得到多一点薪资;也许学习更努力认真一点,能考到更多的证书,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许自己再积极一点,会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认识更多的朋友……
人们说,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的决定影响和左右的,今天的决定也会决定三年后的生活。离开的这个决定在几年前就已经做好,今天拆开保护层暴露在空气里,还是有些粗糙无光。在每一个地方,都像是在打一场篮球赛,每一分都要去争抢,每一个回合都要防守成功,每一次要得分的机会都要尽力抓住,才会得到队友的认可,才会得到对手的尊重,才能得到大家满意的结果。
我也考量着回国的得失利弊,我也不知道接下来会遇到怎样的情景。虽然花了很长的时间,忐忑不安之后,做了这些决定,但是既然做出了最终的选择,就要自己努力地走下去。从此以后,可能不会再有年审的加班熬夜,不再有不断地出差,不再编制底稿和收到复核意见,不会再有这种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生活里总是有无数的相遇,也有无数的分别。因为这些相聚和分别,因为生活工作的经历,对我们而言,北京再也不是一座完全冰冷和陌生的城市。
北漂还是洋插队,对我而言,没有实质的差别,只是在不同的地方,经历着相似的事情。需要做出的选择和决定,早晚要做,不会一直拖延。
我的生活没有清零,只是打包带走。
再见,朋友们。
再见,北京。
北京,记得我曾经来过。
2015.6.18-2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