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最重要的输入方式,没有之一。
但我老是会陷入那样的困局,读的书是挺多,但是老忘,怎么办?
第一,我要明确两点
一、目的,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不同,对应的方法和侧重点自然也就不同,同一本红楼梦,故事会阅读者与小说作家看到的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小伙,想学些情话,去读红楼梦,他肯定不会过多去关注刘姥姥进大观园那出,而会把注意力多放在贾宝玉和他的姐姐妹妹们上,好句好词好场景,摘抄下来,这也就应了那句话,同样的东西,不同的人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同样的东西,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段看到的也是完全不同的;
二、类型,我读的书属于什么类型,实用实践型与经管理论自然也不同。秋叶老师主要把书分为四大类:工具,干货,视野,消遣。这四大类的书都需涉猎,但读法肯定不同。
第二,读书的方法——七个葫芦娃
1、 通读法
目标: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
有的时候发现,自己东西看了很多,但很多时候还都只是别人的东西,有的时候灵光乍现,想起的也是别人的知识碎片,那怎么去形成自己的思考框架呢?反复读几本相对结构化、体系化的关于某一领域框架和业务的入门经典书,反复读,读透了,打基础。渐渐形成自己的分析框架,之后,看别人的相关内容,其实大多是知识碎片,就吸收到自己的框架里来。这个过程就像我们作文件管理时得先建分类文件夹一样,只有分过类,才能记得更清晰。
2、 树读法***(最推荐)
目标:主题阅读——专家
对某一主题特别感兴趣,要去像专家一样的视野和格局思考这个领域有哪些需要我去学习的问题。Ok,具体怎么做,先写一个大纲,拿一本经典书,对照大纲,充实进去,发现大纲有遗漏错误的地方立刻补上纠正,再看其他书、文,对照大纲,内容相同处跳过,不同的地方,思考一下,认同的,修改大纲并填充进内容。这样你对这个领域也就有了系统认识。
3、 图读法
目标:硬书(口碑好、内容多、思想含金量高)
低阶:思维导图,把作者的思想整理陈成图
高阶:读书PPT,难在得把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右脑的视觉化表达能力相结合,内容格式为:抄录+点评,设计不表,用的不多,还没有那么多体验好写。
4、 框读法
目标:有一定难度的书
用自己已经形成的分析框架去读书
5、 抄读法
目标:大牛书籍
面对水平比你高太多的大牛书籍,老老实实摘抄下来,将来也好利于反刍。
6、 诵读法
目标:诗、词、文学类
7、 仿读法
目标:工具类书籍
照着书上写的做就行了
第三、输出
你觉得你懂了,但是你讲不出来,说明你只是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并不然。
简单来说,输出的形式分为三种:文字、语言、行为。它们每一种都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话题来大书特书了。我们这里所涉及的仅仅只是文字。文字的输出方式:导图、读书PPT和笔记。不一一讲了。
很多人提到了一个小技巧:IRA大法 。我作为一个如此功力的人,做了一点改动,改成了QIRA大法:Q:提出问题,I:摄入内容,R:抽象方法与思想,A:解决问题并思考其他应用场景。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做笔记的框架来使用
关于读书,一直无法理解罗辑思维的罗胖子为什么要说“读书是件很苦的事”,他这句广告词简直是在愚昧大众。
关于读书记忆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大家可以多加涉猎,但一定要思考,千万不要盲从,我们读这么多书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什么,思考!而不是大脑空转。
以上很多内容来自于秋叶老师的《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