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 上)
【四九】圣人之道,一以贯之
王嘉秀问:「佛以出离生死诱人入道,仙以长生久视诱人入道,其心亦不是要人做不好;究其极至,亦是见得圣人上一截。然非入道正路;如今仕者,有由科,有由贡,有由传奉,一般做到大官,毕竟非入仕正路,君子不由也。仙、佛到极处,与儒者略同,但有了上一截,遗了下一截,终不似圣人之全。然其上一截同者,不可诬也。后世儒者,又只得圣人下一截,分裂失真,流而为记诵、词章、功利、训诂,亦卒不免为异端。是四家者,终身劳苦,于身心无分毫益,视彼仙、佛之徒,清心寡欲,超然于世累之外者,反若有所不及矣。今学者不必先排仙、佛,且当笃志为圣人之学。圣人之学明,则仙、佛自泯;不然,则此之所学,恐彼或有不屑,而反欲其俯就,不亦难乎!鄙见如此,先生以为何如?」
先生曰:「所论大略亦是。但谓上一截、下一截,亦是人见偏了如此;若论圣人大中至正之道,彻上彻下,只是一贯,更有甚上一截、下一截!『一阴一阳之谓道』,但『仁者见之便谓之仁,知者见之便谓之智,百姓又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仁、智岂可不谓之道,但见得偏了,便有弊病。」
施邦曜云:“儒与佛俱向心上问消息。但佛只说个明心,不知穷理,便归空寂。儒者只是能穷理,不越一心,而万物皆备。参赞事业,俱本于一心。大《易》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传》第一章)学者舍穷理亦何哉?”
孙锵云:“施公此条评语,缘其所选刻《集要三种》本于‘与儒者略同’句下,误接答梁日孚问穷理尽性一条(第一一七条)之半(‘若只知主一’下,至条末三百二十余字),不知校正。而评语亦遂含混而不可晓矣。”
[译文]
王嘉秀问:“佛家用超脱生死轮回来引诱人信佛,道家用长生不老来引诱人修道,其本意也不是要人做坏事。究其根本,两家也只是看到了圣人之学的上一截,而并非进入圣道的正路。如今做官的人,有的通过科考,有的通过举荐,有的通过继承,同样做到大官,但毕竟不是仕途正道,正人君子是不会随波逐流的。道、佛修炼到了至高的境界,与儒者大致相同,但只是有了上半部分,丢了下半部分,最终不像圣人那样全面。然而道、佛看到的上半截和儒家的上半截是相同的,这一点不可否认。后世的儒者,却又只学得了圣人之教的下半截,因而上下分裂失去了圣人的本意,渐变成记诵、词章、功利、训诂之学,最终免不了变成异端。背诵、词章、功利、训诂四家学者,虽终身苦读,但于身心却没有半分的益处,反而那些道佛的弟子们,清心寡欲,超然于世俗的负累之外,儒家子弟反而不如他们了。今日的儒学之士不必去排斥道、佛,当先笃志于圣人之学。待到圣人的学说得到彰明,道、佛也就会自然泯灭了。否则的话,儒生所学不但很难让他们勉强承认,恐怕反过来还要为道、佛所不屑。这是我的见解,先生觉得如何?”
先生说:“你所讲的大体上是对的。但所谓上一截、下一截,也是人们理解有失偏颇。至于说到圣人大中至正的道,上下贯通,首尾相连,怎会上一截、下一截?《易·系辞》上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道并不知晓,所以君子所推崇的圣道并非人人明白’。仁与智怎么能不称作道,但认识片面了,难免存在弊端。”
释疑:
儒家和佛家、道家、仙家的价值观不同: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修齐治平;佛家追求解脱痛苦,超脱轮回;道家追求道法自然,逍遥自在,仙家追求长生不老。
道一法万,芸芸法众,大道唯一。儒释道三家,各自法门不同,但追求大道的根本是一致的。学问有境界不同,但无高低之分。某尝闻仙佛入道修行,一曰避世;一曰出世,然在世为人,如何离得开这繁华的世界?心即理也,即便身体躲避了、离开了,心也还是在的,所以这种特意的隐蔽或出离,也成了一种执着。后儒(尤指程朱)记诵、辞章、功利、训诂之学,不是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和文字字面的意思,就是过于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这些都是外求,逐物之举,故逐之愈迫切违道愈远。
圣人之道,大中至正,彻上彻下,毫无欠缺,然言语一出,见仁见智。言语不可描绘道之全貌,所谓言语道断,应知,法者变也,恒变是道。所以若成执念,便是偏了。
三间房之喻,颇为形象。原本一套庄园皆属我家,但由于分别心却无故把它拆分了,一间与佛;一间与老;自己则居中。殊不知,佛老皆为吾之用也。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学习的人不要去排斥仙家和佛家。正确的是什么?应当独自为圣人之学。把下学和上达打通,下学上达完整全面,圣人之学明了,这一块通了,仙佛片面的弊端自然就黯然消化了。
“百姓又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仁智岂可不谓之道?”所以仁和智都是道,心学的要害是从智这里开仁。
仁义礼智,智是四端之末,仁最重要,义礼次之,最后一个是智,阳明先生用这个末德,开出了一片儒学的新天空。
心学是智慧学也是这个道理,要学心学学傻了,就是把心学打成两截了,就叫见偏了,就有了弊病。
批注:
①王嘉秀。字实夫,里籍不详。阳明由贵州龙场归后(一五一〇 )受业。好谈仙、佛。
②长生久视。见《老子》第五十九章。“视”有云当作“立”字解。久立,即长生之意。
③科,由分科考试以入官。贡,由乡党推荐。传奉,由内官之安排入宦。
④上一截指上达,下一截指下学。《论语,宪问篇》第十四,第三十七章云:“下学而上达”,谓由切近而至高远也。
⑤道鲜。语见《易经·系辞上传》第五章。鲜,尽也。
⑥对佛、老的评论,参见先生说:“圣人尽性至命,何物不具,何待兼取。二氏之用,皆我之用,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谓之仙;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世累,谓之佛。但后世儒者不见圣学之全,故与二氏成二见耳。譬之厅堂三间共为一厅,儒者不知皆吾所用,见佛氏,则割左边一间与之;见老氏,则割右边一间与之;而己则自处中间,皆举一而废百也。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年谱》五十二岁)此与朱熹有所不同。
净心斋笔录
2023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