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
文/六悦
题记:大家有没有看某本书的时候被里面的人物姓名“折磨”够呛,然后各种蒙圈?我是有的,比如张爱玲的《小团圆》,虽说里面的没有108位好汉,我也会手足无措,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毕竟这书也是断断续续的看,记忆力又有限,所以半回忆半看,终究还是有点吃力,但是我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并且死嗑,还好把它完结了。
作家圈里传言说这是张爱玲最神秘的遗作,而且是手稿原作出版,倍受瞩目。恕我愚昧,是不是文化修养不够,我怎么感觉读来非常混乱,我已然跟不上爱玲的节奏。所以完全不能感受其他评论家的感受,只是觉得活在那个年代的人都太过沉重了,这里面欢乐也有,美景也有,但不足以平复我内心的混乱。
我觉得它太杂糅了,时间跳跃很大,明明这一段文字在讲这件事情到了下一段又在讲其他的事情,人物各种穿插,各种出面,我都搞不懂我自己再看什么,以至于经常回过头去看看前面的内容,然后才能抓到一点脉络,我的乖怪,是我太笨了么?我觉得也不至于啊。但是转念想想,即便如此,我也是不能“自愿暂停不读了”,既然拿起来了,就要好好的把它看完,这才是一种良好修为。
我虽然把它“贬"了好一通,但是我觉得爱玲的文字还是很有趣的。比如:“九莉这两天刚戴上眼镜,很不惯,觉得是驴马戴上了眼罩子,走上了漫漫长途。”看到这里,我忽而急得想起我自己来了,我是一个戴眼镜的汉子,已经很多年了,成了习惯,而且这漫漫长路是走上了,估计到老了,可以摘下来,停下这行走的步伐了。比如:“我不觉得穷是正常的。家里穷,可以连吃点水果都成了道德问题。”爱玲把穷都可以延伸到道德问题上来,我瞬间觉得我这样一个穷鬼是没有任何道德可言的了,可偏我又是一个知礼义廉耻的人,这好像又跟爱玲说的相悖了,这,爱玲老师,你又做何解释呢?这样的比如有很多,如此说来,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
张爱玲的作品看的极少,以前也是一些间接性的乱看,这次挑了本神秘本,印象深刻,也算是拜倒在爱玲老师的石榴裙下了,不希望能有多大的造诣,能学习到,能感受到就是非常的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