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堂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①继续讲了解人
你说,可以帮助自己成功应聘的方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要“投其所好、巧妙包装”。什么意思,因为,所有的面试官都是人,所以你要懂得利用人的固有局限,什么局限呢?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认知不协调"。
②什么是认知不协调
说起认知不协调,那我们需要先说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叫做“知行合一”,“知”是意识层面的,而“行”则是行动层面的,两者得到统一,那就叫做“知行合一”也叫”认知协调,如果做不到“知行合一”那就叫做“认知不协调。
③有知不一定有行
”知行合一“要好过“知行不合一”千万倍,但是,往往我们就是知道一些事情是对我们不利的,但是我们还是会“鬼使神差”地去做了。比如,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发达,就算人们知道有些事情做了是对自己、对他人不利的,但往往还是会有这么多人继续做下去,这也是为什么烟鬼戒烟后复吸、酒鬼戒不掉酒的原因了,而在烟鬼抽烟时,你阻止他吸烟,或者酒鬼喝酒的时候,你阻止他喝酒,他们都会找出一大堆理由来告诉你,他现在行为的合理性。
比起这些我们平时容易观察到的不良嗜好所反映的认知不协调,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往往处于认知不协调,但是我们自己还不自知。
④改变行为可以改变认知,实战~面试的技巧
在回到面试的那个例子,想要提高面试的通过率,为什么要对面试官“投其所好,巧妙包装”,因为面试官也是人,是人的话,那就会有自己认知的局限性,也会产生“认知不协调"的现象,如果你在面试前对这个面试官做足了准备工作,提前得知面试官的价值观、喜好,了解了解公司里表扬的先进人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品质、公司的发展方向等,把这些信息都记在脑子里,人都是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的,你和他公司主导的价值观那么吻合,又和他兴趣特别相投,在还没考核你专业能力是否过关之前,他已经对你充满好感了,就算这个时候考核起来你的成绩差了一点,他也会有很大的可能给你通关,因为喜欢你而对你的这次考试进行“放水”(降低门槛让你过关)。
这就是“利用认知不协调”,实现增加面试通过率的方法,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吃这一套的,有些有经验的面试官,他会先考你专业能力层面的东西,而把这些诸如价值观之类,极易影响人认知的问题放在最后,让得到的结果更加的客观,换个角度,后一个面试官也是在利用“认知不协调”在破局。
二)这堂课的逻辑是什么?
主要是沿着“认知不协调”这个行为经济学的名词,对人产生的正面、反面的影响讲起的。
三)这堂课的给我带来的疑问或启发是什么?
①人在很多时候真的不是理性和客观的,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很主观的,而且还会变得像一个失去理智的人,所以,一定要多多了解自己。
②知道认知不协调对我们实现更好地生活有什么帮助作用呢?
知道自己不是时时刻刻都充满着智慧和理性,这就是在了解自己的边界,守住自己的边界,防止自己落入“认知不协调的”的陷阱中去,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做的事。
四)思维模型是什么?
从“认知不协调”中可以窥见人类的不足点。
五) 这堂课上完,直接就可以拿来用的是什么?
时时刻刻小心自己是否落入“认知不协调:这个大陷阱里,做着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还不自知。
参考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谁说人是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