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最大的毛病就是爱折腾,能力不行还爱瞎指挥的人最可怕,他乖乖地躲后宫醉生梦死就是对大明朝最大的挽救!
朱由检是明朝在北京的最后一位皇帝,这是一位极其能折腾的主,可以说明朝就是在他手里葬送的。
当然很多人会说明亡于万历,虽然说万历也不是啥好鸟,但是要这么说明显不合适,真正了解明末历史的人,是知道崇祯年间,明朝有几次自救的机会的,但是他总是选了最差的那个。
大家都有自己对一段历史的看法和想法,我来说说对崇祯的看法和如何自救办法!
最消极的办法,狗命要紧,其他靠边站
如果说,要想保住自己的性命,那么崇祯的选择就很多了。最差的一种就跟他哥朱由检一样,就关在紫禁城吃喝玩乐,到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李自成肯定进不了北京,自己爽了,管他身后刀山火海。
如果觉得北京不安全,还可以跑到旧都南京,这样鸭血粉丝汤、秦淮有美女,多快活,多逍遥啊!后金过不来,流民进不来,余生醉生梦死,绝对是没啥问题的!
一条毒计,守住半壁江山
如果崇祯还是想折腾,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首先看看自己的钱袋子,要是宽裕的话,好好把中原的灾害解决一下,把农民起义安抚下去,别在闹事了,辽饷啥的该停就停了。
要是真的被李自成等别有用心的野心家利用,农民起义军发展到崇祯十四年那样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了。
也别舍不得,该放弃的还是得放弃。但是在迁都走之前,必须得来点绝户计,别说这计策毒,明朝可是实用主义至上的,隆庆年间为了对付蒙古,下了条烧草令,可蒙古人气惨了,最近被迫求和。
大明朝廷整体南迁,南迁的时候,要坚壁清野,把北直隶、山东等地的百姓人口,全部迁到淮河以南,在淮河构筑防线,严防死守,封锁一切商队人口流动。
这些动作做完后,以水师海船、商船,从辽东撤军,将北方交给农民军,死守襄阳到淮河一线的防线。
把北方交给满清和农民军,让他们狗咬狗去,看看是土匪厉害,还是强盗牛逼,等他们打完再说。
这样一来,不管是农民军消耗满清,还是满清消耗了农民军的实力,总归是一死一伤。然后养精蓄锐的明军,发起第二次北伐战争,一举荡平北方。
当然领兵将领必须可信可靠哈,卢象升、孙传庭可以,吴三桂、祖大寿这些二五仔就算了。
工商业已经成为明朝创造财富的主体,财政收入必须从工商业收取
大明王朝发展到崇祯时期,已经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是以地主阶层为统治阶级的社会形态所必然引发的问题,土地兼并,社会矛盾尖锐。
两千年的循环,不过是一个新兴的强权政府崛起取代另一个腐朽的王朝,杀光上一个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建立一个新的利益群体。
然后再腐化,再被杀光,如此重复下去。其实说句实话,明朝的统治阶层的腐化,要远远超过此前的任何一个朝代。
这个问题主要是朱元璋的问题,制定的官制、俸禄、卫所制的时代倒退引起的。基本上明朝立国不到百年时间,这一套制度和统治基础就完全崩坏了。
正统年间,朝廷就接到了卫所的土地制度已经崩坏到不足二三成的奏报,恐怕天下的田亩制度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那为什么这样腐败的政府,还能继续存在近二百年呢?主要还是因为明朝的工商业逐渐繁荣起来,消耗了大量的人口,才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甚至出现老百姓不愿种地,逃离土地的现象。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逐渐普遍起来,甚至一些地方放弃种粮。
在以江南为核心的东亚、东南亚地区,生丝的需求量甚至超过白银,生丝可以当钱用的情况都时有出现!
这些都说明,工商业已经成为社会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农业了。所以崇祯如果要挽救明朝,必须认清这个现实。
朝廷财赋的大头应该逐渐向工商业转变,而不是总盯着农民的一亩三分地。
力图改制,图强变法,澄清宇内,再造大明山河
明朝灭亡,主要原因就是经济的崩溃,导致朝廷的连年亏空和赤字,皇帝修几个宫殿就把国库修空了。
苏浙的富商、官僚,修了多少园子,也没见他们上街要饭去!明朝从正德朱厚照开始,就想从富商身上刮银子,最后无疑都失败了。
为什么呢?因为地主官僚阶层和商贾阶层是一体,官僚为商业提供保护伞,获取生意的一部分或者大头。
所以皇帝想收商税,这不是抢官僚们的银子吗,他们必然拼死拼活地要反对。崇祯如果想收商税的话,有两种办法,一个就是他爷爷万历、老哥天启用的办法,派太监去强征,这个魏忠贤魏公公可是一把好手。另一个就是想方设法,将官僚阶层和商人阶层给割裂开来。
对于崇祯来说,这两种办法其实是需要同时使用的,因为大明朝眼下就穷得当裤头了。这样的话,第一手是派出魏忠贤下江南进行定点清除目标,比如复社诸位君子,就都不要放过了,该杀的杀,该抄家的抄家,这趟活计下来,够大明朝廷吃十来年了。
第二步就是割裂商贾和官僚,作为现代人,我们有很多的借鉴经验,比如英国的重商主义、满清的扶持皇商,都是可以采用的措施。
最重要的一步是,将商人吸纳进入朝廷和官场,给他们权力,让他们真正能为自己说话,那么官商勾结的同盟关系就能够大破。大明朝的财政危机就可以迎刃而解啦!
编练新军,改革军队的指挥和管理方法,提升军队协调作战能力
说句实话,明朝就是到灭亡的前夕,明军的战斗力也是依然在线的,并不是说明军就没有低谷期,但明军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战斗力。
明末战乱,明军老吃败仗的原因,基本都集中在将领和指挥系统的问题,协调作战能力极其地差。
萨尔浒之战,两军会合时间没碰上,杜松轻敌冒进,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浑河之战,辽军袖手旁观,主动逃跑,丢下白杆兵和戚家军与皇太极血战,更可气的上,两军还一个一个上,清兵损失惨重、久战不下,最后用炮火才全歼明军。
这一次次的战例,都展示着流淌着汉家血脉的明军将士的强大战力,但是因为缺乏一个统一协调的大脑,最终留下了悔恨的血泪。
所以崇祯必须一方面要收回军队的指挥权,收回各方兵马指挥权,由卢象升来统领整编,协同训练,配合作战,便宜行事,三品以下文官、二品以下武官有先斩后奏之权!
另一方面,编练新军,以孙传庭为总督,以戚金为总兵,按戚家军训练之法,训练十万新军。同时下拨三十万两白银,犒劳告慰此前战死的戚家军将士。
以上,是我的一点见解和思考,两种解决明末崇祯的危局的想法。当然,简单的一点思路,如果细细推敲,肯定有很多漏洞,权当博君一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