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经常会看到隐居田园生活的人po出的美好文章,里面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庭院设计的优美,女主人身着白衣,悠然地泡茶煮饭,这样的生活让人好生羡慕。 我一直关注李子柒,觉得这个姑娘就活的洒脱自在,无所不能。后来看到她开始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做的风生水起,那时候我才意识到,隐居深山也好,田园生活也罢,只不过是居住地点的转移,令人羡慕的是镜头下面,博主展现的自由和美好的生活状态,而这只是在镜头下面的那几分钟罢了。
生活在深山和隐居田园的博主,都没有怠慢生活,并不是像我想象那样的无所事事,不然下个月的生计都成问题。那些令人羡慕的远离城市喧嚣的慢生活,并不是无所事事。
1.无所事事并不是最终追求目标
我曾经问过身边的朋友,如果有一天中了彩票,会做什么事儿,很多朋友都告诉我,现在的生活如何过,就还依旧如此。那时候我还不是很理解,难道不是辞职然后开心的玩耍,什么都不做么?
曾经以为,无所事事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懒懒的什么都不干,漫无目的的游走,随着自己性子,而事实上,我这样度过了我少年时期的所有假期。以至于现在回想起来,都十分懊恼,觉得自己浪费了大把大把宝贵的时间。
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的认识到,无所事事根本就不是什么幸福的慢生活状态,只是一种消极的活法。少年时期的我对生活懵懂,对目标不清晰,有了大把时间只会每天挥霍,日落盼日出,日出等日落。
2.有问题是生活的常态
30岁的这一年,我渐渐体悟了生活的常态,生活中充满了平淡和激情,而无论生活表现的如何,在它的背面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想要无所事事,追求什么都不做的乐天派,是不可能的。
马克·曼森在《重塑幸福》里面说,问题永无止境,只不过是被置换或者得到了改善而已。
有问题是生活的常态。比如,你不满意现在的工作,觉得薪水很低,于是你换了一家单位。这时,你就要重新熟悉工作环境和处理新的人事关系。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当你需要同事的协作,就需要解决和新同事的关系维护问题,比如会在同事帮助你后要请他吃顿饭,而如何选餐厅以及饭后是否会错过末班地铁,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自在生活的含义,应该是在解决问题当中体现。关键词是“解决”。掩耳盗铃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有时候问题并不会因为你视而不见而自己主动消失,这只会让焦虑越来越多。
快节奏生活的人们,看着鸡汤文章,看着那些年轻的95后,00后都开始想着如何挣钱,如何自我提升,内心无比焦虑。而焦虑背后的逻辑就是不知如何解决当下的状态和问题。
3.找到自己喜欢的问题
焦虑仿佛成了2018年一个很火热的词,2019年钟声刚刚敲响,人们就在纷纷祈祷新的一年,对自己更好一些,让自己多挣点钱,少一些焦虑。祈祷完毕,该晚睡还是会继续晚睡,该刷手机度过下班时间的,还是不放手。期待锦鲤可以有一天就降临到自己身上。
其实解决问题,消除焦虑,是一条很简单的万能公式。
很多在北京生活的朋友都在说,等有一天我有挣钱了,换了大房子,换了好车子,生活就一定会和现在有不同,一定会幸福。可是你会发现,等你真的实现的时候,你理想的生活状态和幸福也不会在大房子和新车里面等着你,你依旧还有事情可以带来焦虑和问题,你会因为大房子没时间打扫又不想请保洁来而烦心,亦或者是你的另一半想把家里亲戚接过来同住,你因为生活方式不同而觉得处处不便,还不如住小房子的时候自在……理想的幸福生活,是个变量。需要在解决问题中才能浮现出来。而当你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且又乐意去解决它的时候,真正的幸福生活就不远了。
4.正视你的问题
就像上学时候,解答方程一样,写下那个“解”字,就表示要开始正视这个问题。生活中亦是如此,例如,当我面对一个问题“如何通过我的副业来赚钱?”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有几条解题思路。
我擅长的领域是什么,我做什么事最开心。然后写下这个词,比如手绘,那么这就是我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于是,后面我会想尽办法让手绘这个词可以派生出更多的可能性,最终朝着赚钱这个答案。
有时候很多问题的答案,并不是这么显而易见。比如,如何改善一段亲密关系等等。不论问题是否好解决,能正视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开始,这样所有的情绪都会朝着正向的事态去发展,会减轻你的焦虑,你会积极而主动,而逃避则恰恰相反,最后被自己的焦虑反噬。
而这整个探寻过程就是一个快乐的正循环,循环的好了,就是我们向往的那种慢生活。而幸福的生活也正是在不断循环和迭代过程中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