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想考名校,可能吗?
可能。
有个学生,他的偏差只值只有35分,相当于在10000个学生中排名9332名左右。但是他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考上东京大学,日本最好的学府之一。
于是这位吊车尾的同学,开始努力读书。然而,高考以落榜告终。
他不服气,一定要考上东京大学,复读,再次以落榜结尾。
二次复读,这次终于考进梦寐以求的东京大学。
你以为这是运气吗?不是。是他通宵达旦的用功吗?额,也不是。
那是他是怎么考上东京大学的?这得益于他新发现的读书法。
这位从学渣到学霸,完美逆袭的同学就是西岗一城。
他说,想要考试制胜,就得改变传统的被动读书,变成主动读书。
西岗一城将他的读书法出版成册,才有了这本《高分读书法》。这本书全书看似有很多读书法,比如装帧读书法,求解读书法等等,但是归纳起来主要锻炼人的两种能力:思考力和读解力。怎么去锻炼思考力和读解力呢?
通过以下4个步骤的训练,就可以达到目的。
这四个步骤是:
第一步:读书前,会准备。
第二步:读书时,会发问。
第三步:读书中,找主旨。
第四步:读书后,会思考。
下面来看看如何具体的做这几个步骤。
第一步:读书前,会准备。
读书前的准备,可以让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大大地提升。那怎么准备呢?
拿到一本书,先重点看书的封面和书腰。你会获得这些信息:书的名称,作者,主要观点,还有书的成就。
然后思考,从书名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比如《高分读书法》这本书,看到书名,我们就知道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与读书法有关。并且这种读书法可以帮我们提高成绩。
接着提出你的质疑。比如:这是什么读书法?这个读书法怎么帮助我们提高成绩呢?
作者是谁?他凭什么写这本书?我又为什么要接受这本书。提出这些问题以后用便签纸记录下来,贴在书封面的背后一页。
最后去查阅作者信息,创作背景,以及这本书的影响等。在了解这些信息以后,你会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持有本书的观点。
看了题目,作者之后,还有一个重中之重,看这个可以让你在第一时间知道这本书的核心。那就是书的副标题,一般情况下,本书就会围绕这个副标题展开。比如《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副标题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就是这本书要讲的主要陈述对象。
基本上所有的书都会有这三个信息点。除此之外,还有些书会将书的卖点写上。你可以根据这些卖点提问。比如《高分读书法》这本书上就有"你逆转学习困境,实现名校梦想",看到这句话,你会提出什么问题?然后把这个问题记录在便签纸上,贴在书封面的背面那页。
为什么要提出这么多疑问呢?
好奇心害死猫,同样有好奇心,会激发我们的探索欲,让我们去探索发现。同样一个景点,你去看一眼就走,记忆深刻?还是出发之前先了解景点的独特之处,神秘的地方,然后出发去探秘,让你记忆深刻呢?
当你把封面的信息了解清楚了,这本书十分之一的信息,你也掌握了。
那剩下的十分之九怎么办呢?别着急,继续向下看。
第二步:读书时,会发问。
像记者采访一样读书,才是读书应有的态度。
记者采访时是主动提问,从采访对象的回答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读者呢?打开书,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作者想告诉我什么就是什么吧!然后一本书读下来,基本没记住。
为什么会出现"白读"的感觉呢?就是因为没有把信息变成知识。
信息有很多,一本书的内容都是信息,打开手机,所有的网页,app的内容都是信息。而知识只是被你吸收,并记到脑子里的那部分信息。
现在你一定很想像记者一样去发问。可是又遇到一个难题:怎么提问呢?
提问有个小秘诀:找到书中的槽点。比如"像记者采访一样读书。"就是一个槽点,你可以针对这句话提问:为什么要像记者采访一样读书呀?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怎么可以像记者采访一样读书呢?说出你的疑问,然后记录在便签纸上,接着继续读书,寻找答案。
掌握这种读书法,相信你也能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啦!但有的时候,我们更希望能快点找到重点句子。
筛选重点问题的三个标准请收下:
第一:开篇就提到的问题。比如:《育儿基本》这本书,开篇就提到:找到好方法,轻松当爸妈。因此,这本书的重点就是找到好方法,轻松当爸妈。
第二:有很多答案的题。比如《高分读书法》这本书,高效读书的方法有哪些?书中罗列了很多,采访式读书法,摘要读书法,平行读书法,交叉读书法。因此读书法就是重点。
第三存在争议的问题。比如有小A说:张三真帅。小B说:张三技术很烂,和帅不搭边。小C说:张三处事不佳,不配用帅来形容。大家争议的就是张三这个人帅不帅。
找到书的重点问题,接着像记者一样提问,然后再去找答案。
这次关于重点问题的求解,不要局限在本书,可以通过其他的书,或者互联网等等。
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单个的知识点织成一张知识网。比如要知道郭靖的一生,光看《射雕英雄传》会片面,但是如果加上《神雕侠侣》,郭靖的一生就会完整呈现。
第三步:读书中,找主旨
看一本书,我们最希望用最少的话将它表达清楚,而不是"我看过,我知道,但是我说不出来",或者"说来话长"。
文章和书一样,都是一条鱼。文章的脉络,就是鱼的骨骼,内容就是鱼肉。我们要吃鱼肉,但是也要找到鱼骨。
怎么叫找到鱼骨呢?如果你能在140字内,说出书的主要内容,恭喜你,你找到到了鱼的主骨。
对于归纳能力强的小伙伴会觉得很轻松,但是对于大多数小伙伴,要归纳一本书,在140字以内,还是存在很大难度的。其实掌握摘要阅读法,归纳也可以很简单。
我们可以把一本书,按照章节来提炼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再将章节主要内容的几个关键词串联起来,就是全书的主要内容。
比如《育儿基本》全书分为十章,每一章下面都有篇名,篇名其实就是这一篇内容的核心。第一章:让孩子自主,下面分为三篇:第一篇人生自有高远处--给儿子的信。第二篇:别把养娃当投资。第三篇:孩子自主好处多。
读了这几篇以后,我们会发现,第一篇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第二篇是控制孩子不好。第三篇让孩子自主才利于孩子的发展。
我们可以将归纳的三篇主旨,串联起来就成了第一章的主旨。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不是控制,而应该让孩子学会自主。
归纳主旨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控制在30字以内。也可以直接在章节内容中找到那个核心的句子。
怎么找那个核心的句子呢?教小伙伴们几个窍门。
窍门一:概括性句子,一般出现在开头或者结尾的句子。找中心句,作者观点,文章主旨都可以使用这个窍门。
窍门二:留意转折词:像"但是""然后"看到这样的词,很有可能后面就跟着文章的主旨哦。
窍门三:"……其实并非如此。"看到这样的句子,后面很有可能就是你要找到作者观点,或者说文章中心。
窍门四:书的封面和正文都反复出现的句子,不用猜了,那肯定是书的主旨,没跑啦!
最后将每章的主要内容或者关键词串联起来,就是全书的主旨。
这样归纳主旨,让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楚。
掌握上面几点,相信你看懂一本书不成问题啦!但是要想更好将知识从一个点,织成一张大网。还需要继续往下看。
第四步:读书后,会思考。
古人有句话: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句话用在读书最好不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怎么样才能做到"兼听"的阅读呢?答案是:两本书同时阅读。
你没有看错,两本书同时读。以同样的进度来读两本书。
这两本书一定要选内容相似,但是观点不同的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然后审视问题,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这两位作者的观点会截然不同呢?
带着这个问题,去探寻出现意见分歧的交叉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以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偏激,不偏信,思考面会变得很广。
这个过程是主动探秘的过程,精力高度集中,同样的知识,也在不停地刺激大脑中管理记忆的"海马体"。让"海马体"知道"哦,这个知识点出现的频率很高,应该把它从短期记忆,划入长期记忆保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想要提高记忆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遗忘曲线来重复记忆。很显然,同时阅读两本书就是在重复记忆的过程。
最后,还记得看书之前的提问吗?去对对答案,看看自己猜对了多少!
看完一本书,你一定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那么尽情的一吐心中的想法吧。说感想,写感悟是读书最后一个环节。有输入有输出才是完整的过程。而输出的过程就是自己对知识的重组,这些都是属于自己的创造。
总结
读书看似一个大家都会做的事,有些人读书之后一无所获,认为读书就是白读,浪费时间。有人却能通过读书成就自己。读书这件事,简单又不简单。说他简单在于每个人只要有好的读书法,都可以做到让书变成自己人生的阶梯。
说他不简单,是你真的愿意,安心地运用读书方法去阅读吗?而不是迫于外界压力,拿起书来翻两下,就想信息自己钻到脑袋里,赖在记忆里。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安心钻研的简单。用好读书法,读好书,走好路。
今天我们说了西岗一诚的《高分阅读法》,一本教我们如何锻炼我们思考力与读解力的书;一本让教我们如何读透一本书的书。从如何发问,如何找到主旨,如何归纳,如何辩证思考几个方面着手去读一本书。将一本书带给我们的信息最大化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
有了知识储备,思考力和读解力也水涨船高,成为学霸,困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