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雨水的味道,瓦蓝的天空,任由朵朵白云飘荡,任由它们变幻多姿的形状。路上多是推婴儿车带孩子出来透气的老人,连续的高温可把这些孩子憋坏了。卖西瓜的固定摊点前稀稀拉拉站着询问价格的人,一场大雨并没使西瓜廉价。
宽阔的马路上难得今天这样安静,平时,即使是夜间,也车来车往,络绎不绝,夹杂着车鸣,让人烦躁,可今天真是一反常态,这样的安静应归功于不久前那场来势汹汹的雨吧。
我喜欢逛露天菜市,这种自由贸易的形式是我小的时候就熟悉的,大家把各自田里收获的蔬菜,瓜果,还有饲养的家禽拿到集市上出售,再购得自己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今天乡下的赶集就是这种自由贸易。我要去这条马路边上的露天菜市买菜,庆幸在这个繁华的城市一隅还能觅得这样的所在。也许是农村生活的经历,我对菜农摊子上那些沾着雨水、带着泥土的菜更感兴趣。一缕缕,一根根被洗得干干净静,码得整整齐齐。那些卖菜的人脸上流露的那份安详和宁静会感染到每个人。他们静静地坐在那里等着,有人来了便急忙招呼,称菜用的是老式的杆秤,有意让你看到翘起的秤杆,再三表明卖菜不为赚钱,只为一种习惯;没人的时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天南地北、四邻八舍,无所顾忌。
他们的家就在附近,几年前房子被拆迁了,土地被征收了,虽然有高楼居住,有补偿款零花,可是劳动惯了的他们一旦停下来,就全身不舒服。于是,他们寻找一些荒地,见缝插针,这里撒一把菜籽,那里插一颗小葱。每天守着、护着、望着,浇水、掐尖、搭架。人勤地不懒,很快就有收获了,就那点地方,勤耕套作,充分利用,一年四季,忙得不亦乐乎。除了自给自足,剩下的拿到这里换几个小钱。每天忙忙绿绿,反倒是让身体越来越硬朗了。另外,种菜,卖菜,也让这些老人有了联系的平台,交流交流种菜经验,传授传授种菜技巧。顺便唠唠嗑,谈谈心,难怪他们笑得那么开心,买卖时也不斤斤计较,原来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因为自小生活在农村,我对农民特别了解。祖祖辈辈耐以生存的土壤滋养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他们单纯,容易满足。童年的记忆总是温馨而美好的,小时候吃一碗饭能跑半个庄,这家门口转到那家门口,交换着吃碗里的菜,边吃边聊,大人也不管。他们的心思全在那片土地上。
每天天还未亮,吆喝使牛的声音已传入耳膜,时而悠扬,时而高亢的声音仿佛将人带回远古,带到刀耕火种的洪荒时代,常常让多愁善感的我产生难以名状的忧伤。广阔的自然,迤逦的风光,家门口就是农田,炎热的夏季正是水稻灌浆的黄金时节,被太阳炙烤得发烫的水煮着它们,坐在家里面闻着稻花香,想象着丰收的景象。即使是正午,田间地头仍有锄地,给庄稼打药的村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的艰辛有几人能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正是这些勤劳善良朴实坚韧的农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即使社会经济繁荣的今天,农民工依然是广泛的一群,他们活跃在脏、乱、苦、差、恶劣的环境里,靠一双勤劳的双手获得一份廉价的报酬。
乡村的夜晚是宁静的,月圆之夜,孩子们傍着大树玩着各种游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苦一天的人们躺在自然的怀抱,伴着蛙鸣,安然入梦,等鸡鸣三遍,东方破晓再满怀热情,带着希望,拥着工具开始一天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离开这里,他们对土地有着特别特别的深情,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
城市化建设让不少农民失去了土地,他们虽然衣食无忧,可很多人却像是灵魂游离了身体,无法安宁。一天不种地他们就心慌。这不,这些城市边缘的老人,利用还没规整的旮旮旯旯,用勤劳的双手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一份踏实和安稳。
菜市不大,菜的品种也相似。很快便走到的了尽头 ,两边的菜摊只在中间给人留下一条窄窄的道。行走在绿色的蔬菜间,行走在一群操着纯粹乡音的菜农间,我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有着美好记忆的童年。
为生存而忙碌的人是可怜的,为生活而忙碌的人是可敬的。当我再走一遍这个窄窄的过道时,我对这些依然坚守在土地上的人充 满了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年陶渊明摆脱世俗,躬耕田园只为那份对于闲适自由生活的守望。今天这个物欲横流,喧嚣嘈杂的时代,有多少人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迷失了方向。没有信仰的人如水中浮萍,随意搁浅。人生之路漫长,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且听风吟和鸟鸣,可见山明和水秀。用一种诗意的生活,不为眼前的苟且,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份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