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好讲师”全国决赛虽然已经过去一周,这两天还是会有小伙伴来问我,“梁子,你这次参加我是好讲师全国大赛,讲的是PPT吧,能与我分享一下,你是怎样博得评委的好评吗?”其实,就算他们不提,我也打算把这次比赛过程中运用到的技巧总结分享给大家。
一、问题剖析
首先,先跟大家分析分析,10分钟的比赛,我们都会遇到哪些问题
1.讲PPT,容易陷入操作课的误区:相信大家都明白,PPT本身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布局好,很容易就会使课程变成一堂操作课,而在10分钟,这么有限的时间内,又受现场设备影响,在场听课的评委和学员是根本无法边听边操作的。
2.太多人讲PPT,选题难度大:如果是按照传统的选题去讲,是很难引起评委注意的
3.PPT技巧发散性很强,如果讲的技能点太多,那就很难让学员内化吸收。
4.课程内各环节衔接的连贯性和怎样自然的过渡是关键
5.电脑配置的PPT版本过低,使用高版本的效果会面临效果呈现极差的高风险。
6.授课跟演讲有本质的区别:演讲者更像是演员,要呈现的是自己,而讲师则更像是导演的角色,不仅要呈现讲师,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员来呈现更好的自己!
二、破题技巧:
(一)选题和课题命名
在选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比赛现场所使用的PPT版本,由于组委会在赛前就明确规定本次大赛的PPT统一采用的是2007年的版本,这也就意味着2016版中“布尔运算”,“变形切换”以及很多动画都无法使用。同样的,为了保证整堂课程的连贯性和呈现效果,我就要尽量避开与这些效果相关的课题。
除了组委会软件版本的问题,还得回归自身,谈一谈我对PPT的理解,在我看来,技术层面上的价值远远没有思维的价值高,PPT是作为我们传递思维的工具,我们不能仅仅只考虑技术上的内容,如果一味追求技术,在现场学员无法同步操作的情况下,是很难被吸收的。所以我对课程的定位是放在灵感传递上,让学员自己领悟出画面背后的知识,然后通过几乎人人都会的操作来呈现不一样的画面感。这样不仅能给学员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更能内化到他们的思维当中,随时都能想起来。这也就是我要追求的演示画面不仅仅要有power,更要有point!
所以课题的突破口有两个:
(1)新话新说
(2)旧话新说
最终,我的课题方向就确定在“旧话新说”:用不一样的视角来看PPT中的立体化。
有了课题,接着就要给课题命名了,这点我就不多强调了,相信大家也明白,10分钟这样的小课程,在名称上就不能过于追求特异化,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反而效果最好。
最终我的课题名称就确定为:《3招让你的PPT快速立体化》
(二)课程设计
学员定位:不管是什么样的产品都要有准确的客户定位,讲课也是如此,我的学员定位是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一些PPT技巧的人群,再缩小范围就是经常需要上台的演讲者或者讲师。
1.内容设计:集中火力,讲精讲透
众所周知,10分钟的时间非常短,对讲师授课能力也是极大的考验,记得我在参加北京市复赛的时候就差点因为没有把握好时间没能晋级10强。对于讲师而言,我们总感觉处处都是精华,我们会像父母一样,恨不得把所有好的都呈现出来,但往往什么都想呈现,反而会把学员搞糊涂,会让学员最直观的感受是,“老师,你说的每一个章节,我都听懂了。可是最后什么都没有记住”
我们就像鼹鼠一样带着学员这边刨一个洞,学员刚往里跳,我们又开始挖另外一个洞,最后导致我们在一片空地上开了多个小洞,而后面的学员根本跟不上,有的在1号洞,有的却在3号洞。
所以这10分钟只要抓住一个主线,讲精,说透即可。回到我的课题,其实我的《立体化》课题分别可以对应的有“图片篇”,“文字篇”还有“动画篇”,考虑到软件版本的局限性和现场效果的呈现,我最终选择的就是《图片篇》
2.时间设计:注意力分布曲线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堂40分钟的课程,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就是第10-25分钟,如果按照比例换算,那么10分钟内,评委和现场的学员们注意力最集中的就是在课程2.5-6分钟的时候,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一段时间段里面评委对选手的印象会很大因素的决定我们最终的得分。所以要在这个时间段里面不断的抓住评委们的胃口,保证在这一时间段内拿到最主要的基本分。
顺利的通过6分钟之后,也就面临着评委们的注意力很可能就会随之下降的问题,所以在6分钟结束的时候要想办法设置一个转折点,将课程引入高潮,而这个转折点就是决定我们能不能取得高分的关键!
3.互动设计:
有的小伙伴觉得10分钟的时间,根本没办法设置互动。但对于讲师而言,为了活跃课题气氛,让学员更容易吸收课程内容,时间再短也要保持跟学员的互动,而且互动的方式有很多种。
例如:
(1)抛出启发式的问题,只问不答,不断的给学员大脑中输入“为什么"的信号,即使学员没有说话,但大脑已经在互动了。
(2)不会讲段子的PPTer不是一个好讲师,相信每个学员都喜欢有幽默感的讲师,而这也是我自己追求和在做的事情,天生幽默细胞比较多的讲师就能根据现场学员反映爆出几条段子,对于我来说我就比较喜欢用自黑的方式来“取悦”学员。
当然也会有小伙伴会说,我天生缺乏幽默细胞怎么办,其实很简单,不过也需要平时的积累,比如说我会经常上网找段子,然后不断的说给小伙伴们听,在各种场合都可以尝试性的来讲,然后观察和总结大家觉得什么样的段子最好笑,那这样的段子就可以在不同的人群中进行“重复利用”
(3)互动式提问,互动式提问要考虑两点:
第一,问题的答案最好不要太发散,比方说,在还没有与学员完全破冰的情况下,我的一个问题是“大家看到这样的元素会怎么呈现画面呢?”那这样的提问方式,就必然会导致冷场,因为学员一方面会思考,一方面会不太好意思回答,万一回答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点,也会导致尴尬的局面。所以,最简单的问题设定方式,就是让学员回答肯定或者否定,比方说“是”或“不是”等。
第二,在第一种提问方式把握力已经很好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采取引发学员思考,塑造神秘感,提出问题后故意停顿几秒钟,比方说“好,这样的效果很不错,那回归电影中的特效镜头,大家对比这两个画面,还可以怎么做?”,这个时候,既有“电影特效镜头”的提示牵引,又给出了发散式提问,引发学员思考。
还有像是奖品式互动、情景式互动、游戏式互动、演练式互动等等,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4.开篇设计:给评委们“安个鼻子”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场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多样
例如:
问题式开场
情景式开场
话题式开场
故事式开场
案例式开场
......
其实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评委和学员们“安个鼻子”这个鼻子就是“好奇心”,产生继续往下听的欲望,就拿我自己而言,我采用的是问题+案例式的开场:
“说到立体化,大家都会想到一个词叫做3D,而说到3D,大家首先回想到的是什么?”
“没错,3D电影”(给出美国队长的电影画面)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近几年大家都更愿意去看3D电影?“(给出第一个问题的同事出现画面做提示)
“对,3D电影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力更强,更真实,那大家有没有考虑过如果把这种3D技术引入到PPT中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大家来看这一只可爱的小猪,然后大家闭上眼睛,我数1、2、3再睁开......”(画面切换,案例呈现,引发好奇心,顺利开场)
5.主线设计:课程主线清晰,回归生活,过渡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在开场中给评委们成功安好“鼻子”之后,就是要考虑怎么牵着他们的“鼻子”走,我的观点是只有贴近生活的,才是最好吸收的,也是记得最牢的。所以我的课程都是围绕着生活中的案例展开,而主线就是从普通平面3D,走向电影镜头特效,再升级到真实世界的舞台剧。
最终再结合一个小总结和小案例,起到课程回顾的作用。
6.收尾设计:收尾画龙点睛,留下悬念(意犹未尽)
在这次课程中成功抓住评委们的胃口之后,还要制造出“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其实才刚开始”的效果,因为每个人都会“害怕损失”,告诉大家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自然会在观众心中留下一个心理暗示“什么,还有!那我没听到岂不是损失了”。也就很自然的给大家留下悬念。
至此,我的分享也就结束啦。
三、情绪控制
最后,来聊聊,在比赛的时候怎么缓解紧张情绪
1.比赛前已经熟悉课程内容的情况下,不要再多次重复练习,而是在脑海里放电影,遇到卡壳了再回顾。
2.1个小时前多喝水,这样在快上台的时候就会想上厕所,上厕所就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3.别太早的站在一旁等候上场,太早的等候意味着过早的进入最紧张的状态,容易消耗能量。
4.临近上台前深呼吸,告诉自己可以的!
5.上台后不着急马上发言,先走动两步,熟悉环境,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这跟平时自己练的时候没有什么差别。
6.将视线先放远,在熟悉环境后,慢慢拉近,寻找在我们演讲过程中不断跟你点头示意的观众,因为TA会给你带来“恩,你讲得很好”的安全感。
梁子简介:
一个会做PPT的知识管理达人
我是好讲师大赛全国50强
我有好课程最佳微课奖
90后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
爱生活,爱设计,爱分享的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