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有人把黄澄澄的银杏叶叫作金钱溜,也许我的发音不标准,换作吴侬软语是另一番金锭子的感觉。深秋季节里,一树黄了叶子的银杏叶在阳光的照射下,透着金灿灿的光泽,的确像极了金锭子,光灿夺目,很有一番富贵满堂的荣光。
我很喜欢银杏树,是出于一种自然的美感,但是对金钱的感觉,却有两面性。有时候觉得少了就恐慌,缺了不可,换作灵性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属于海底轮超级不稳固综合征,所以年轻时有很强的金钱欲望,拼命努力赚钱。另一方面我又视金钱为粪土,很不屑于提钱的事,说了就有一种被玷污了的感觉,被叫作文人的自做高洁的毛病,这种病很坏,让我很久一来不好意思谈钱,一说钱的事就觉得没脸面,直接的重创就是让我丧失了很多个本该拥有金钱的机会。
我自力更生赚钱是从大学时候开始的,那时候为了赚学费生活费,又恰逢改革开放初期,很多赚钱的机会,也有很多个配合赚钱的新兴玩意,比如促销,比如免费试用等。我每次下了课,就去帮商场站柜台做促销,每天能赚35元钱,其次是派送洗衣粉, 年轻时有的是力气,我和同学背着装满小袋洗衣粉的箱子,满居民楼里跑,爬楼成了家常便饭,派送一袋几毛钱,但是锻炼了好身手。再其次的生财之道是满宿舍跑着兜售电话卡,那时候没有手机,除了少数人拥有bb机,基本都是靠着宿舍里的固定电话和外界联系,那时候有些 卡可以让固话便宜,就是201卡什么的。后来再有就是恰逢香港澳门回归,我们去热闹区域卖小红旗和特区旗子,也多少赚了一些钱,一开始从同学手里批发,后来知道了批发地址,直接跑去大宗地批发。除此之外,还教外国人中文,一小时二十元到五十元不等。那时候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去银行存钱,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交学费时从银行取钱,总之大学时光我把自己搞得像个小商贩,所以老师们总戏谑的喊我什么什么老板,其实很心酸,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养活自己,忘记了自己学生的身份,不能够像其他学生那样心安理得的拿着家里的钱,安静的读书 , 浪费了大好的青春时光。
工作以后我更是变成了拼命三郎,为了赚钱买房子显示自己的生存能力,我属于典型的工作狂,行走的工作机器,不吃不睡可以,不工作不可以,熬夜加班,连续出差,很少有机会淡定的休息。这样的结局,我的确赚钱买了房子,通过勤奋的工作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失去了身体健康,失去良好的婚姻生活,以及属于自己的个人成长。
复杂的人际关系让我再次坠入重度抑郁,最后痛苦的离开职场,然后遭遇亲人变故,自己投资失利,被朋友出卖,辛苦赚取的金钱全部丢光,人到中年,我却重新变成一贫如洗的穷光蛋。
站在人生的新起点,越来越发现力不从心来自身体的不健康,并非金钱,哪怕没有钱也不会过分恐慌,反而身体有任何的不适都会引发我的忧虑。我时常感慨,金钱也好,名利也罢,都不属于自己,属于自己的只有这一身被自己忽略很久的皮囊,若是这副皮囊也无法支撑生命,那么人生也就彻底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