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读书笔记(3)
遗世独立的修道生涯(1502年—1503年)
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王守仁从九华山回京复命。此时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般恃才傲物的愤青正大搞“文艺复兴运动”,掀起“学古诗文”的热潮。王守仁过去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经常写一些针砭时弊、紧扣社会热点的诗文,或者公开发帖骂骂官场腐败什么的。从九华山回来后,他对这一切忽然没了兴趣“吾焉能以有限精神为无用之虚文也!”随着修道的深入,他更加厌恶这种空腹高心呲牙咧嘴的愤青姿态,马上就和李梦阳这帮人说拜拜了。
王守仁说:“使学如韩柳,不过为文人;辞如李杜,不过为诗人;果有志于心性之学,以颜闵为期,非第一等德业乎?”王守仁向来是言行一致的人,既然说了追求“第一等德业”,就马上给皇帝打了一份辞职报告以养病为由回老家。此时他只是个芝麻绿豆官,皇帝想也没想就批准了。王守仁一回老家,也不住家里,马上跑到会稽山阳明洞搭了个精舍,一心一意干他的第一等德业——潜心修道。
王守仁这么一发狠,还修出了一些名堂。他究心于老、佛之学,见性抱一,日夕勤修,达到了不一般的境界:通过静坐内观,已能透视身体,并进入物我两忘、天地消泯的光明之境。据说他不仅练出了透视,还练出了遥感。某日,他在洞中打坐,忽然睁开双目对童子说有几个友人来访,从何处来走哪条路,要童子前去迎接。童子半信半疑前往,走到半路上果然遇到了。那几个朋友听童子一说,大为惊异,都说守仁兄快得道成仙了。由于练出了一些特异功能,王守仁不免沾沾自喜。没过多久,他幡然醒悟,这些特异功能只是修道的副产品,万不可执着,否则迷失自性忘却修道初衷。此后王守仁一心静坐,不再玩这些与心性无关的东西了。
随着修道深入,远离尘世遗世独立的定境之乐越来越让他感到自在和愉悦。时间一长,他有了出世之念。出世之念一出,他立刻想到了在家的老祖母和父亲。这么一想,他心里充满纠结。就这样在纠结中过了一些时日,有一天他忽然大悟:此孝悌一念生于孩提,若此念可去,断灭种性矣。思虑至此,王守仁便收拾铺盖头也不回下山了。弘治十六年(1503年),王守仁移居杭州西湖,“复思用世”。
说到底,王守仁终究是孔门中人,修道的佛家“见性”道家“抱一”,只是行路的车马渡河的舟楫。而道路的前方始终高悬一个不可更改的目标,那就是成为儒家的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