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前总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现在总说:“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以至于爸爸们集体很忙,这才有了大型寻亲类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什么不是妈妈去哪儿?因为一旦妈妈去哪儿了,爸爸就真的不知道去哪儿了。
那些有好爸爸的可以自动跳过这段。那些没有好爸爸的,我只想对你们说一句:“千万不要想着换爸爸,我们自己就可以做个好爸爸。”
(二)
想说说韩寒。
“国民岳父”韩寒是个公认的好岳父,那他是不是个好爸爸呢?
媒体曾问过他这样一句话:“如果以后小野(韩寒的女儿)不想上大学,或面临其他问题,你会干涉吗?”
韩寒的回答是:“这里有三点很重要:不要给社会造成负担,不要给父母造成负担,有自己生存的本领。有本领特别重要。这样无所谓上不上大学,不上大学太好模仿了,写个退学申请书,或者干脆一个月不去自动退学,单纯的不上学不是有本事,模仿有本事才是真的有本事。所以,我希望女儿有社会生存的技能,上学我不会干涉,但是我会干涉她学本领这件事。”
其实,上大学与不上大学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是稳定的学固定的本领,一个是不稳定的学不固定的本领。
韩寒口中的本领,就是我想说的能力。
(三)
我在这里介绍个朋友。我这个朋友长得地滚溜圆,肤色黝黑,形似超市里卖的那种散装卤蛋,而且是酱油搁多了的那种。
为了区别大众,好认好记,我“望人生名”,唤他卤蛋。
卤蛋思维敏捷,言辞犀利,常有“独孤求败”的感叹,不过他现在感叹更多的是“独孤求瘦”。他表示:“世界上有能力的人那么多,而他只是其中一个。”
据他本人透露,其自幼酷爱读书,范围广而不杂,大到《世界上下五千年》,小到《中国上下五千年》。他家的书柜比我还高,比他还胖,无奈柜中无书。
卤蛋平时只看科普类,他说不为了别的,就为了学知识。
我与他不同,我是啥书都看,唯独不看科普。
为此他还常常指责我看书太杂而且缺乏营养。
这点我认同,因为我不看科普,一百来斤。
他看科普,二百来……
他常常对我说:“有知识就有能力,比如像我就很有知识,所以我很有能力。”
笑得我当场就是一个后空翻。
我认为:有知识不一定就有能力,但有能力一定有知识。
他看重知识,而我更看重能力。
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卤蛋除了大量阅读科普类书籍外,还定期收看SK状元榜。
一日卤蛋兴奋异常,屁颠屁颠的跑来问我:“哎哎哎,你看SK状元榜吗?”
我当场答复道:“不看啊。”
一听我这么说,他先是得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又嫌弃的摇了摇头。一颗傲特蛋瞬间仰起他那短到消失的脖子。
“那个,有时间你看看,你知道为什么我比你知道的多吗?”
“难道是因为你看了SK状元榜?”
卤蛋白了我一眼。
显然,他对我的抢答很不满意。
我说:“行了别装逼了,赶紧说实话!”
他说:“好吧,其实我是去看学姐学妹的。”
我说:“实话没说完,继续说!”
他说:“好吧,其实还有主持人。”
(四)
提起卤蛋,我想起了以前跟妈妈学做饭。当然我学的不是怎么做卤蛋。
那会儿我老问我妈,这个菜应该放多少盐,多少酱油,多少……每次我妈也不能具体到毫升,只能告诉我大概几勺,或者就是一句:“凭经验放”。
报告妈妈,我没有经验。
经验是什么?经验是一种隐藏能力,一种借助于知识的二次实践。我认为,不论何时,经验总比知识重要。能力的提升,往往就是经验的累积,虽然其中免不了理论学习,但往往更注重实践的过程。
对于一个人来讲,自身成长的过程就是增长能力的过程。而人的成长,是为了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儿,而不是混事儿。
人和动物的区别体现在智商,而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别往往体现在能力。
小时候,妈妈带我们过马路。
长大后,我们带妈妈过马路。
身为一名“准社会人”,我要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小时候吹过的那些牛逼而有所承担了。
(五)
我问自己,你能承担住什么呢?
不夸张的讲,我小时候特单纯,单纯到我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烦人的事情都跟我没有关系,什么上班,什么养家,什么水电费,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大人的事儿。
“大人的事儿”这五个字,我说了十几年,可我还能说多久呢?
有些问题,我不能一点不想,却也不希望自己想太多。我觉得我爹妈也这样希望,每个爱我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希望。
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你会发现,你会讶异,我内心深处竟还相信自己是个孩子,而事实上我早已不过六一儿童节了。但你如果非要在六一儿童节那天送我个礼物,我想我肯定收下,谁不想当个孩子。
如果你认为我在逃避,那我就是在逃避了。逃避什么?逃避责任。谁他妈想每天一起床就要负那么多的责任?在我眼中,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事实也正是如此。
孩子年纪小,不经事,所以可以不讲道理的拥有最大程度的自由,拥有爸爸妈妈的双重保护和关爱,避开生活中的一切杂事,孩子每天只用做这几件事——吃喝拉撒睡。什么是乖孩子?该吃的时候吃,该喝的时候喝,该拉的时候拉,该撒的时候撒,该睡的时候睡,这就是属于一个乖孩子全部的责任。
我也想做乖孩子。
我强大的潜意识一直驱使着我,做个孩子。通过各种方法,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孩子。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就说明我们已经不是个孩子了,孩子不会想这些问题。思维的方式和思维的深度,区别了成年人与孩子。潜意识终究只是潜意识,早晚有一天,我要面对完全脱离孩子的那一天。
到那时,“大人的事儿”就会轮到我头上。
什么事儿还得自己做,什么路还得自己走。
想了很久,总算是弄明白了点责任所包含的内容。
我是个要做事儿的人,而不是个要混事儿的人。
既然,我以后一定要承担起这“大人的事儿”。那么现在,我就得琢磨琢磨怎么承担,凭什么承担。
只能凭能力。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两句,从我出生开始,几乎每一个年龄比我大的人都要跟我说一遍,而且说的都是这八个字。就如同提起顺口溜,大家想起的总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一面感叹于大家语言的匮乏,一面真心的谢谢大家的教育。
(六)
我们一直在受教育,但我们一直在培养自己的能力吗?上小学是为了那张小学毕业证,上初中是为了那张初中毕业证,上高中是为了那张高中毕业证,上大学是为了那张大学毕业证,上班是为了那几张人民币。试问,究竟是那几张纸重要,还是培养自己的能力重要?
或许对于现在的社会而言,手里有几张纸比掌握几种能力要方便得多,但掌握几种能力一定比手里有几张纸要实在得多。
有能力,纸自然会有。
没能力,连个厕所都不敢上。
有那么三个字,文艺青年们爱得要死,叫做“在路上”。的确,我也是个在路上的人。“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无奈的是,我现在在家。
更无奈的是,再过十几个小时我在去往驾校的路上。
特别无奈的是,近期我的身体和灵魂都只能在去往驾校的路上,或者干脆在驾校。
这是我没有能力改变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矛盾的现实挡在我们面前,如果你可以处理好生活中的这些矛盾,那你就是个能力者。反之,你就是个弱者。
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以什么方式承担起属于自己的“大人的事儿”。我只是告诉自己要有一个肯于承担态度,一旦有了态度,什么都可以有,只是时间问题。
什么事儿还得自己做,并且要尽力做;什么路还得自己走,只是没有好走的路。
只要你不是在家睡觉,那么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收获的。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以后能让自己更有效的承担,为了更有效的承担,这种能力的累积是生存所必需的。多年以后,你一定会感谢现在这个正在努力的自己。
其实也是没辙,谁让我当初是这么要求我父母的呢。
你说一天一天的,谁不努力?其实谁都在努力。
(七)
有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一只鸟,它尝试着飞跃一面并不高的墙。大概有四五次,每次都是奋力飞起,然后踉跄着掉下来。不知道它到底哪儿受伤了,不知道它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想飞过去,更不知道它后来成功了没有。我站在不远处,看着它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总觉得应该去帮帮它,但又觉得走上前去会吓到它。
就那一瞬间,我好像从它身上看到了自己,然后又看到了同我一样的你们。
所以我选择相信,它会飞过去。
有一片天空,只属于你。
文:安麒
ID:VIP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