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书总是不经心,后来看书就总是想找一个,和自己的经历有相似之处的故事,看到感动之处竟开始不舍起来,害怕读完了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故事了,一直也没有找到能解此惑的人。
今天很惊喜看到《白说》,白先生说:“有的书越到结束,越恋恋不舍,它意味着生命中一段特殊的相遇,让你不忍告别。”我这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所看的书,看的电影,之所以会感动得流泪,除了故事本身具有催泪效果,还有一个便是故事里有我们自己的影子。
曾经看一本书看了一年还没看完,不是不想看,是不忍看,害怕看完了,就没有下一个类似的故事。
看书就是在读一位朋友,不细细的品,你又何必打开呢?
遇到一本喜欢书就真的是像遇见一位懂你的朋友。哪怕熬夜看上三天三夜也觉得故事太短,时间太快。
周围的朋友总是问我为什么买的书不怎么看。其实,我不是没看,而是我每看本书都是用心,每一本书我哪怕看到已经记不得故事情节讲了什么,但是却能把里面的道理,里面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一吸纳。
我很少去看我看过的书,所以我也要保证看一遍就能够完全理解。我知道这样的方法不科学,因为很多书就和《红楼梦》一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去看,你所理解的都完全不一样。可是,如果你总是追求数量,你还没来得发掘出这本书里有趣的东西,就开始想着下一本书,只是顾此失彼,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
反正,看书吧,还是要慢慢的选,慢慢的看,每一本书都是在读你自己,你不认真看怎么能明白书中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