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愈和李翱,周敦颐和邵雍,张载,精神修养,朱熹的理,性和心,太极,陆九渊关于“心”的概念,王守仁的“宇宙”概念,良知,正事,用敬,对佛学的批评。
公元589年的中国在经历几世纪分裂以后,进入隋朝的统治之下,隋朝很快又被比它更强大的唐朝取代。唐朝是中国漫长历史中的黄金时代,甚至某些方面还超过汉朝。公元622年,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标准开科取仕制度建立,但是这时的儒学已经丧失了过去在孟子,荀子,董仲舒时代拥有的活力,既不满足时代需要,也不引起人的兴趣。在道家思想再起之后,人们对“性命之学”的问题感到更大的兴趣。一直到唐中叶以后,韩愈和李翱对【大学】和【中庸】作出新的解释来回应时代的新问题。宋代经过更新的儒学有三个思想来源,第一是儒家本身的思想,第二来源为佛家思想,第三个来源便是道教,阴阳学家的宇宙论观点了。新的儒家所持的宇宙论观点,主要由来于此。
第一个讲宇宙论的哲学家是周敦颐,他从【易传】的一些段落中找到启发,用道教的图录来阐述他的思想。他对【太极图】的说明被称为【太极图说】,这足以说明周敦颐的宇宙论思想。【易传】的【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这个思想的发展。虽然文字简短,却已经为后来朱熹的宇宙论提供了基本轮廓。
对新的儒家来说,如何称为圣同样是一个主要问题,周敦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主静”,也就是“无欲",这和道家的“无为”和禅宗的”无心“解释是差不多的,内涵更明确,不像“无心”无所不包。新儒家所用的“欲”字,指自私的欲望。照新儒家的解释,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善的,他的脑子里没有自私的欲望,但,假如失去了原来的静虚之心就不一定了,也不会有动直之心。当人心里没有自私的欲望时,对外界刺激的自然反应是直截了当的,不会厚此薄彼,这便是周敦颐提出的成圣之方,率性而活,率性而行。
另一位讲宇宙论的哲学家邵雍从【易经】出发,用图解来说明原理。邵雍的宇宙论使得12个主卦象理论更加清楚了,在他的图里,并没有把太极画出来,但是人可以领会到,太极在第一层以下的空白之中,这些数和象都在图中表现出来。在邵雍的主要著作【皇极经世】中有我们这个世界的详细年表,尧是柏拉图描绘的哲学家-国王,至于现今的世界,相当于剥卦,这是万物没落的开始。按照黑格尔的理论,当一个事物被否定时,另一个事物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始了,这时农业社会的思想。
第三位宇宙论哲学家是陕西的张载,他同样从【易传】发展出宇宙论,但所持的却是另一种观点。他特别强调“气”,这个“气”的观念在后来更新的儒家们的宇宙论和形而上学思想里,居于重要地位,使用这个字时,有时比此更抽象,有时比此更具体。在表示抽象的含义时,接近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质料”,气是一种原始混沌的质料。气不断或聚或散,从中生成具体事物或分崩离析而朽坏。后来新儒家对张载的【西铭】十分赞赏,因为它把儒家对人生的态度和佛教,道家区分开来。因此张载认为,或者,便是一个社会成员,宇宙成员应尽的责任,死亡来临,便安息了。圣人所做的,无非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但是因为他理解宇宙万物的流程,因此他所做的具有一种新的意义。也有一些批评新儒家过分夸张了自己的快乐,但是,总算是找到了中国式的浪漫主义(风流)和古典主义(名教)结合的美好实例。
朱熹在中国学术史上称为朱子,程颐开创的理学到朱熹而完成,这个哲学体系的领袖地位虽然曾遭到陆王“心学”和清朝一些学者的挑战,但直到19世纪末,西方学术传入中国之前,程朱德理学始终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朱熹说,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一切事物,无论自然的,或认为的,都自有其理。各类事物都有其特性,就是它们的“理”。在具体事物存在之前,这些事物的理便以存在。理是事物的终极标准,整个宇宙也必定有一个终极标准,它包括了万有的万般之理,又是一切理的概括。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在朱熹的思想体系理,有一点使得他的“太极"比柏拉图的“善”的观念或亚里士多德的“神”的观念更具有神秘性,即太极不仅是宇宙万有之理,同时还内在于每类事物的每个个体之中。每个事物继承了它这类事物的理,在这个个别的理之中,又有太极整体之理。在柏拉图哲学中,理念世界和感觉世界的关系,一与多的关系,怎样解释是一个难题。朱熹用“月印万川”来譬喻这个难题。
朱熹理论中,人性和人心是两回事,灵处只是心,不是性,性只是理。因此,心和其他个别事物一样,是理加上气之后的体现。心是具体的,性是抽象的。在人性中有相应的理。我们只能通过具体,才能认识到抽象,只有通过心的活动,才能认识到人性。人所当做的就是把珍珠再现出来,格物致知,心无旁骛。一旦领悟了理念的永恒世界,又领悟了自己的内心之性,人通过格物而穷理,使理呈现出来。朱熹事物精神修养方法与柏拉图十分相像,由鉴赏外界的美的形式到对美的实践,由实践到顿悟,到达最后绝对的美,最后领悟到奇妙无比的美的世界的本质。这是“用敬”和“顿悟”的表达形式。
陆王学派,或称心学,经陆象山和王守仁完成。陆九渊是今江西人,与朱熹朋友称道,哲学见解上却有分歧。陆九渊说心即是理,朱熹的恰好相反。陆九渊关于心学的言论只是勾勒一个轮廓,要通过王守仁才能全面的了解心学。王守仁还主张心即是理,心为宇宙立法,理是由心立的。在这样一个概念上,王守仁对【大学】赋予一种形而上学的意义。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个人精神修养无他,就是顺着自己的良知去生活,把来自直觉的知识付诸实行。人心是天渊,无所不赅。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总是一个本体。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对佛学都持尖锐的批评态度,佛家不识得理的真实性,只因理是抽象的。
新的儒家在坚持道家和佛家的基本思想上,比道家和佛家更加一贯而彻底,他们是比道家更道地的道家,也是比佛家更道地的佛家。
作者:张静年
微博:张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