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2、注释
呦(yōu)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苹:藾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承筐:指奉上礼品。承,双手捧着。《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
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昭:明。
视:同“示”。恌(tiāo):同“佻”,轻薄,轻浮。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
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遨”,嬉游。
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3、翻译
鹿群在呦呦鸣叫,在原野吃艾蒿。我有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吹笙鼓簧,捧着礼品献给嘉宾。人们待我友善,指示大道。
鹿群在呦呦鸣叫,在原野吃蒿草。我有好宾客,品德声望高尚。给民众作出稳重榜样,君子纷纷仿效。我有美酒,嘉宾畅饮欢笑。
鹿群在呦呦鸣叫,在原野吃芩草。我有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弹瑟弹琴奏乐,快活尽兴。我有美酒香醇,让嘉宾心里欢乐。
4、解读
《毛诗序》云:“《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孔颖达《毛诗正义》:“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
《诗集传》云:“兴也。此燕飨宾客之诗也。”作为宴饮之诗,整篇都洋溢着欢乐气氛。朱熹认为,“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就是说,君臣上下,天天板着脸,气氛太严肃了,不利于感情沟通,所以“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针对饮食聚会的场合,制定了关于饮酒的礼节,以和睦、融洽上下的关系。
此篇乐歌,以鹿鸣起兴。鹿是喜欢群居生活的动物,往往呼朋引伴,一起进食野草。第一章表达君主召集群臣宴会的心情与期待。群臣在这个情景下,就成了天子的宾客。君主既举行宴会招待群臣,还给他们送上礼物,希望他们能指示大道,辅佐君主治理天下。第二章则表达对宾客们对赞赏,“德音孔昭”“视民不恌”,个个都是道德高尚的君子。前两章还涉及君臣、主宾双方,第三章则完全在表达宴会欢乐气氛。
按照注解,《鹿鸣》当属周朝朝廷的宴会乐歌,不过后来就成为贵族宴会或举行乡饮酒礼、燕礼等宴会的乐歌。曹操把此诗的前四句直接引用在他的《短歌行》中,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及至唐宋,科举考试后举行的宴会上,也歌唱《鹿鸣》之章,称为“鹿鸣宴”。
人生得意须尽欢,不得意也要苦中作乐。看到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各种欢快饮酒的场景。整首诗读来,每个字都洋溢着欢乐,解读有些多余。在这样欢乐的文字面前,都不好意思不开心。所以,读者们,都请带着愉快的心情来欣赏、诵读这首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