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玉丽,坚持每天写文章,这是我每天一篇的第138篇,文章以“读书分享”、“育儿笔记”为主,记录自己以及孩子的成长。
今天中午,女儿拿着一根树枝学着她奶奶赶鸡,欢快的到处跑来跑去追赶着,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趴在地上哼哼唧唧了一会儿,等我过去把她扶起来,问她摔到哪了时,她伸出双手可怜兮兮的说:“摔跤了,手痛。”
我一看她的双手,一只手背已经有点惨不忍睹,蹭破了好大一块皮,还有点红肿,另一只手情况稍微好些。从摔跤到我扶起她的过程里,就趴在地上哼唧了一会儿,并没有哭闹。
看着她红肿的手问她:“痛吗?”“痛,妈妈吹……”“那你以后要小心点哦,不要再摔跤了啊!”“好的。”帮她吹了一会儿后,她也不喊痛了。只是在看电脑里跳舞的视频时,平常都会很欢乐的学着跳的,今天摔了一跤后,就一直趴在桌子边上看不动,看她妹妹跳,自己就看一下手,悠悠的说:“宝宝手痛……”看着她那模样,既心疼又好笑。
后来自己还说要和爸爸视频,一接通视频什么都还没说,就伸出手放到镜头前,然后说:“爸爸,摔跤了,手疼。”爱人对她说:“宝宝摔跤了啊,爸爸看下,吹下啊!”
视频挂断后,我问她:“爸爸帮你吹了,怎么样,手好了吗?”“好了。”真是被她乐到了。
一天下来自从摔了跤,她就时不时的惦记着自己的手疼,吃饭时自己说:“这只手疼,用这只手 ,嗯。”走路想跑时,我说:“小心点哦,不要摔跤。”“好的”,然后她就会自己慢下来一点。玩木马时,坐上去,看了一会儿自己的手,轻声的说:“手疼,小心些。”在一旁看着她的举动,真是要被她逗乐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是手确实有点疼,她又想了起来,可怜兮兮的说:“妈妈,手疼。”帮她吹了会儿,之后她自己就双手合十放在嘴边,不停的吹,一会儿听到她说:“好了,不疼了。”抱着鳄鱼娃娃快入睡时,又听到她轻声的自言自语的说:“宝宝摔跤,手疼,小心。”
今天这一跤,是她长这么大,摔得最严重的一次,我妈看得都一直说肯定很疼,破了那么大一块皮,还肿了。
但是我发现她的承受能力却能越来越好了,以前只要一摔跤就会哭闹,有时还会哭很久,而这一次即便摔成这样,她也就在地上那会儿哼唧了一下,一点都没有闹。
她的这个成长,我深深的感谢情感引导这个方法。记得第一次知道这个方法,是女儿6个月左右时,加入读书会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学到的。当时就被樊登老师在讲这本书时,举的例子所折服。他说孩子摔跤时,我们常常说的就是“没事没事,不哭不哭啊!”或者“男子汉,坚强一点,不要哭哦!”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我们自己摔了一跤,很痛,而你老公却在一边说“这么大的人了,还摔跤,摔一跤有什么了不起的,肯定没事,赶紧起来吧!”这时候你会感觉如何,会感觉非常的委屈,并且觉得你老公没有一点人性,因为他没有一点同理心。
那么孩子和我们也是一样的,在他摔跤时,他需要的或者说想要获得的无非就是我们的理解,知道他摔跤了,会疼。所以,当我们去理解他的时候,孩子反而不会觉得委屈,哭一下也会马上好了。
在女儿成长的过程里,我始终遵循着这个方法,当她摔跤时,从不说“不疼不疼,别哭”,而是会平静的询问她“摔到哪了?是不是很痛?”“哦,摔到这了,妈妈看下啊,肯定很痛吧,妈妈摔跤了也会痛的,妈妈帮你摸一摸,吹一吹哦,好点了吗?”每次这样安慰引导下来,很快她就能慢慢的止住哭泣,不是很痛的时候,一下子就会好了,然后又重新去玩了,而且次数多了后,就发现摔跤后她哭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就像今天就是这样。
所以,给予孩子理解和同理心,并不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娇气,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能够接纳和承受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