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出上面那个算不上题目的题目,我就在想东野圭吾干嘛取了这么个一看就不能让人自由呼吸的书名,恶意是啥意思?是指不良的居心;坏的用意,用它做书名是很容易吓跑我这类喜欢温暖故事的读者的,写到这里我忽然自己纳闷了,是啊,喜欢温暖故事的我这么就打开了这本书而且还煞有介事地写起读后感呢?
究其历史,推理小说曾经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读大学那会儿唯一能够让我打着手电彻夜阅读的就是《福尔摩斯探案集》。工作后渐渐疏离小说。所以现如今当再度恢复长篇小说的阅读时,百度阅读中那句“《恶意》被媒体和读者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的介绍语,一下子就重新燃起了我阅读推理小说的热情,正巧找到了电子书全本,于是就迫不及待的一睹为快了。
一开头我被故事吸引了,在读到畅销书作家日高被杀时,我回顾手记内容揣摩凶手是谁:邻居?新婚妻子?作品侵权原告?不多久我失望了,因为在第二章凶手就浮出了水面:是他。唉,这是啥巅峰之作啊,它怎么与福尔摩斯探案集相比啊,凶手都招供了还有什么好写呢?带着疑惑我继续往下读,原来重点是探究杀人动机,很快我就和所有人一样开始同情凶手了,感到虽然杀人不可取但也情有可原。然而故事还没有完,加贺警官仍在继续调查,最终真相大白,此时我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天啊,这世间居然有如此的恶意,不仅要杀人而且要让被杀者身败名裂甚至还要将被杀者的成就据为己有,为达到目的凶手可谓煞费苦心,更加叫人不可思议的是被杀者可以称得上是凶手的恩人。
读完全书我被作者颠覆传统的写法折服了。与之前的推理小说不同,《恶意》淡化谜团,淡化对凶手的查找,把重点放在“犯罪动机”上,在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方,凶手就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但对犯罪动机含糊闪烁。在之后三分之二的篇幅里,“犯罪动机”成为唯一的悬念,作品中加贺通过不断问询凶手、走访调查,凶手的犯罪动机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从开始的“影子作家”到与日高前妻有染,直到最后的只是憎恨,恨意层层深化,逐渐将真相拨开,呈现在读者面前,将“人性”中深沉的恨意展露出来,让人不寒而栗。对于读者而言,随着阅读进程,读者必须不断回溯前文,一次次修正自己的立场和猜测,在小说由直进单性延展到立体迷宫的过程中,阅读的乐趣也因此得到最大的发掘。
虽然我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讲故事能力,但我还是不喜欢这样的残忍故事,虽然我不喜欢这样的残忍故事,但我又不能不承认这样的恶意真的是存在的,现实生活中此类为什么伤害你?没有什么理由就是看你不顺眼的事例也真是时有发生。《恶意》中的凶手看日高那都不顺眼:我小时候不上学就不上学,为什么你要帮助我,如果不是你硬要帮助我,也许我会有别的选择别的结果;为什么你读书时作文水平比我差,现在你却成为知名作家,我还要寻求你帮助;为什么你有别墅有爱人我却孤身一人甚至疾病缠身;不顺眼不顺眼一连串莫名其妙的不顺眼最终爆发为日高命丧他以为的朋友之手,还差点名誉扫地。我想日高或许到死也不会想到他以为的朋友会憎恨他到如此这般。
《恶意》中这样的人性丑恶大揭露到底想要带给读者什么呢?也许是希望读者能够认清人性的本质,不断地自我检点自我修炼,如果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并克服人性的弱点,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当然是一个喜欢读温暖故事的人的自我理解。
不管怎样,《恶意》还是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