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在这个人人焦虑,渴望马上成功走上人生巅峰的时代,很需要这本书来给大家浇一盆冷水!
你有没有想过,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有人说是为了给这个世界带来美好或影响;有人说是为了看不同的风景遇见不同的人;有人说是为了发现宇宙的奥秘和真理……
这本书给出一个答案——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
一个晚上看完这本书,哭得双眼浮肿,像被一个200斤的胖子揍过。所以我强烈建议你也来被胖子揍一下,哦不,来用泪水洗一下眼睛!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这本书很合适,我们要看见那些悲伤的事情,才不会被看似美好的一面所蒙蔽,我们要感受过苦难和悲剧,对世界才会更加柔软珍惜。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地主儿子福贵,从小要仆人背背举高高,长大吃喝嫖赌,把家产败光后穷困潦倒的故事。当然你以为这样就算悲剧了,Too young, too simple!悲剧就是要让人看到美好,再把美好毁灭。家道中落再加上国家的战乱和萧条饥荒,将一个养尊处优的家庭弄得支离破碎。作者真的太会hen玩xin了!在每次濒临绝望的时候又让人看到上升的希望,每一次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的时候又继续往下掉、最终陷入泥淖,让穷困和死亡轮番登台,最后只剩下受尽折磨后的渐冷灰烬。
我不是太想谈论剧情,因为我怕剧透多了会挨揍!但是很喜欢文中有一句话——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年轻是任性的资本,时光像流水一样挥霍不尽,那时的你高唱着人不轻狂枉少年;当青春的尾巴溜走的时候,你才幡然悔悟,急急忙忙想从时光中掘出遗落的宝藏,然后就在努力和时光抗争撕扯,当有一天,你什么都没剩下的时候,你才悟得彻彻底底,
我恨啊!但是我又不知道该恨谁,我只能恨命。
简直是把福贵的人生一语概括,其实放在很多人身上也都适用,作家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此。
总有人说余华为了写悲剧而写悲剧,《活着》中将完全超越现实的苦难齐聚,我想说“是现在的幸福生活限制了你们的想象。”在战争饥荒之中,他没有写到易子而食已经是足够笔下留情了。
我一直想象饥荒时的福贵们,当某一天连菜根树皮都被吃完后,他们会做出什么恐怖的事情。也许你会觉得我很悲观,其实我只是相信人类“恶”(想要活着)的欲望。
余华在序言里说:“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家都处于和现实的紧张关系中,在他们笔下,只有当现实处于遥远状态时,他们作品中的现实才会闪闪发亮。
作家要表达与之朝夕相处的现实,他常常会感到难以承受,蜂拥而来的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丑恶和阴险,怪就怪在这里,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在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换句话说,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是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实则是伸手便可触及。正像一位诗人所表达的: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
我想这也是他厉害的原因,简直不能更加赞同他的说法。
他完全看清楚了我们人类完全是活在自己想象和现实交替的世界,而且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意识不到这些是想象。(就像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会觉得上帝是想象的,而基督徒绝对会很笃定地告诉你上帝是存在的)所有的现实——活着就像吃喝拉撒的琐碎,都是我们身边真实存在的东西,而爱恨、快乐痛苦都只是蕴绕在人们想象中的概念,来时让人措不及防,溜时转瞬即逝。
而我们活着就像双脚陷在现实的泥淖中翩翩起舞,想象自己是灯光照耀的主角,希望捕捉那些触不可及的东西,一次次摔倒,又一遍遍手舞足蹈。
很傻很天真对吧!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
玛蒂尔达问: “人生总是如此艰难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莱昂回答: “总是这样。”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想象就不要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