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张家明他用书投我的头。”我刚走进教室,赵晓曼跑来告状,“让我看看,碍事不?”我用手摸了摸她的头,不见红,也没疙瘩,就接着问她:“他为什么投你的头,你招惹他了吗?”“没有。”女生委屈地说。
这时,张家明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是还李阳书,一不小心投在她的头上的。”经过证实张家明没说假话,随之,我严肃地说:“在教室里是不能乱投东西的,这么多同学,一不小心砸住谁都不轻,虽然你不是故意的,但是是你的错,你向她道歉了吗?”“对不起,我错了,我向你道歉。”只见张家明走到赵小曼身边诚恳地说。“好了,我们上课。”上课前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下来了。
下课后,我在办公室刚坐下,有一个学生来报告,班里的一个男生被另一个男生打哭了,我便把他们两个叫过来,问他们原因,被打的男生用手指着另一男生说:“我正在玩,他拿个小棍敲我的背。”打人的男生说:“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认错还挺主动的,听起这句话好熟悉,说得好流畅,还不是故意的,为何不敲你自己,分明是在狡辩,用“我不是故意的”说辞想得到老师对他错误的赦免,看来上节课发生的事,让他学会了什么:当犯错时怎样来为自己解脱责任,一句“我不是故意的”就能解决豁免自己所犯的错,况且老师在此基础上也不会责怪他。 这两种事件性质分明不同,他却拿来效仿别人的说辞,真的是对错不分?我 对他苦口婆心地教育了一番,直到他彻底认识自己的错误,我才释怀。
本以为此事不会再发生,谁知此后,还有几个孩子犯了错,也用“我不是故意的”说辞想得到老师的“豁免”,我们曾为东施效颦而感到可笑,而今却有学生效仿“我不是故意的”说辞来逃避错误,他们本以为自我聪明,实则不然,反而让我为他们担忧与悲哀,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难道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还是家长教育的缺失?对自己所做的错事,不是正确面对,勇于承担责任,而是掩饰或逃避。况且,这些孩子冠冕堂皇地拿此话作为保护伞,故意做错事,这样下去,班里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去效仿,造成其他孩子无辜受伤害。
为了避免再发生此种现象,下午,我特意召开了“我们应效仿什么”主题班会,首先让孩子们在会上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我告诉他们什么是效仿,哪些事情可以效仿,应如何效仿,如效仿别人学习,效仿帮助别人,效仿读书等等,哪些不能去效仿,如打架骂人,损坏公物,偷拿别人的东西等,还告诉他们如果效仿了不该效仿的事情会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并以“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故事为例,如果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被人讥笑。所以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同学),要知道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哟。
自此,班里再没有出现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