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自由很多人都向往,也有很多不同的定义,比如不工作也可以生活,比如被动收入大于主动收入,比如不再考虑用劳动时间换取金钱等等。
我们对于财务自由的定义就是,不在为生活需要花钱的地方而烦恼。
攒多少钱可以不上班,过上自由的生活?特别是现在的中产们越来越多,但是现在需要花钱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比如孩子上学教育的资金逐年上升。
碧海蓝天
有50万,能不能过上财务自由的生活,距离财务自由有多远,真的是一个非常现实和难住了很多人的问题。
很明显,分析这个问题得从收入和支出这两个角度考虑。
先看支出层。
有50万,假设在一线城市需要那些花销?
如果没有房产,那亲,你是自由不了的,你先得想方设法赚钱买房子,还得省吃俭用攒首付还房贷。达到自由的状态,至少需要30年。(换房贷的年限)
还是一线城市,有一套房产,那这50万够你花多久,就有多久的自由状态而且的话,人的欲望会膨胀,更何况到了有了家庭的时候欲望会更多,要更大的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养老,那么这个距离是不是又远了呢?
当然不是为了让显示打击打击,还是我们要有信心,有信心,时间事就不是问题。可以缩短的。50万开始投资,按照年化收益10%来算的话,30年计算的话,那就是3311万。所以想缩短年限那就提高年化收益率和自己的本金吧!
那么亲,还建议您多学习投资理财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包括主动收入,工作能力。
再看收入层,如果你这个50万是放在三线城市,那你的投资理财如果达到上面所说的,其实真的基本上可以财务自由了,有了自己的住房,每年两万左右的花销,个人感觉差不多了。
其实的话,我接触的财务自由的人,他们不是真的不工作了,而是做的工作是自己想做的工作。时间花的更精确,更在关键的地方。
其实同样的资产数字,也许是两条路
现在问个问题:价值1000万的房子,和1000万的现金,选哪个?(别犹豫了,说的真有得选一样…)
说白了,依然是资产配置的话题。
要是财务自由能以数字定论,就不会在这里纠结这个问题了。
举几个栗子。
1、有学员花了40几万在郊区买的小公寓,到今年还挂着“空屋待租”。租不出去的就更难卖出去了。
2、还有的学员,积蓄只放两个地方:一张是发放工资的银行卡,二是用于炒股的专用卡。然后的感觉就是“感觉一张卡负责挖坑,一张卡负责填坑”。
3、有一个理财投资小能手,一边购买优质的理财产品,一边买了二手小户型,不仅将不菲的公积金盘活,将房屋长租后更得到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即便同样的资产数字,可能过的是两种人生。它取决你的配置能力和财富结构,尤其是产生被动收入的那部分。
举例子:房屋商铺出租带来的每月租金、基金定投的收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固定回报、银行存款利息、投资某类熟悉行业的分红等等。重点是“被动”,你不需要投掷过多精力时间,就能得到稳定收入的那种。
很明显,如果资产100%均为存款,那距离财富自由可能需要200年的时间或者是实现不了了,现在大家基本都知道通货膨胀率很高。存款利息少的可怜。
从不动产到流动金,从短期到长期,从低风险到高暴利,就像一个个齿轮组合起来,让机器有力稳健地持续运转。持续的给你转钱
自由不能只看数字,心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财务自由的真目的其实是更加的幸福和心灵不受约束对吧?
我的想法是:
1、最好先弄清楚,你想要的财务自由具体指什么?
比如不上班,比如环游世界,把事情具象描绘出来,答案就清晰多了。然后订详细的计划,是不是非得钱真的很多才能实现。
2、稳定现金流收入的能力
有的时候工作的成就感,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30左右,主动的工作收入应当是你获得成就感幸福的一部分。
有房子/店面/公司/实业对产生现金来说自然好,如果没有,则要重视理财规划和投资回报率。觉得系统性看书学习麻烦的话,找找网络上口碑好的收费系列课,受益很大还节省很多时间(比如咱们的投资理财系列课)。
3、保持敏锐度
听起来挺虚的,其实不难做到:保持手头有事可做、保持与亲近朋友的联络,基本满足大半了。刚才说了,不上班不等于不工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好,兼职或斜杠青年也罢,在工作中会需要大量学习,而它正是触碰这个高速运转环境的好机会(同时还能增加现金收入)。
巴菲特在26岁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可他并没有放手证券交易,而是通过研究学习不断将雪球越滚越大。要是他在26岁选择遁世,好吃好喝,世间就少了一位投资大神,多了一枚小富即安的普通商人。
财务自由究竟长什么样?无数人迫不及待想窥探其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