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好国际政治经济学这一章的内容,我搜索并下载了二十多篇英文文献作参考。一边慢慢看文献一边写文章,第一次认真地从头到尾看国外文献,跟以前看知网搜的中文文献写文章相比,感觉挺不一样,于是心得体会不少。
以后如果要认真做研究,看文献就要看原著,看好的杂志发表的好文章,文献质量很重要。知网搜出来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作者根据二手三手不知道几手资料写出来的东西最好少看,本来看中文文献就很容易想直接大段大段地复制粘贴,再加上他们的文献综述和总结很有可能歪曲或者片面解读了原作者的意思,看多了反而害人。多看理论代表人物奠基人物的文章,有助于理清理论发展脉络,提高看问题的层次。
看英文文献虽然有困难,但好处多多。就不提什么锻炼英语能力了,肯定还是离不开百度翻译的。英文文献大多是国外学者写的,从他们的视角看问题,或者看他们如何看待和归纳中国的研究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比如他们说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仿佛有一个标准的分析模式——“挑战-应答”模式——即首先分析全球发展为中国带来的挑战,接着通过为中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来指明如何应对挑战。我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大学里每次写论文,大家最后一块内容不都是政策建议嘛。
另外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论文查重检测时,文献抄袭率不高,没有中文可看,也就没有中文可抄,即使写的观点跟原作者一模一样,那也是自己的话自己翻译过来的。而且,外文文献逼格高啊!写东西,看完文献谁都能写,何况挤牙膏也是一种写作的方式。但是文章写得好不好或者说符不符合要求,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点是准确把握主题,知道自己最终目的是要写出什么主题的东西来,比如政经前沿项目,虽然就是介绍政经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但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一要求要时刻记得,此外基本得是他们关于中国的研究吧,不然研究多了去了哪里总结得过来。
第二点关键就是看完文献以后行文的能力了,这种语言模式其实挺好学,多看文献就知道了,写作框架首先就要构思好,写完以后对着自己写的东西多读几遍,多改几遍,也就差不多了,想要显出功力特别深厚的样子还是要靠长年累月的多写来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