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是一个专门针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媒体VICE参与制作的,叫《劣质爱情》,这几天出了资源。
说到VICE,因为它在中国也有中文版本,所以大家恐怕都不陌生。它发迹于加拿大,在北美那堆自命不凡的青少年群体中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辨识度:亚文化、趣味与众不同的趣味、LSD、边缘人群、异色故事、讲究但混不吝的生活态度……
VICE从网络杂志到投资拍摄视频节目,分店开到全球各地包括日本、中国。国内的公众号界模仿者众多,我一说你就会明白了,比如“公路×店”、“×创意”、“×博士”……都是这种路子(至于亚文化号之间互有鄙视链,不在本文讨论范文,从略)。
现在VICE涉足影视行业,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电影才是为下一个世代观众所喜欢的电影?
现在我们知道,电影世界变化得不是太快了,而是太慢了;充斥在大银幕上那些千篇一律的电影,早已被年轻人们所抛弃。
什么是下一个世代人的电影?VICE的读者群体希望会有什么样的电影出现?VICE也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VICE找来了安娜•莉莉•阿米普尔。拗口不拗口?她是一位伊朗裔的美国女导演。
她不同于任何一位我们熟知的伊朗导演,比如阿巴斯、法哈蒂、或贾法•帕纳西……自幼生长在美国的她沉迷于流行文化和边缘亚文化,并不断地试图融合两者。
2014年,阿米普尔的长片处女作《独自夜归的女孩》拿下了当年的哥谭独立电影人奖。
影片讲述了一个伊朗裔女孩在夜间寻找猎物的吸血鬼故事。整体基调奇诡又性感,气质迷人。
2年后,阿米普尔带着新作《劣质爱情》(这是一个糟糕无比的译名)去了水城威尼斯。这是她第一部进入三大电影节的作品,她还凭此片一举拿下了评审团奖。
导演&编剧:安娜•莉莉•阿米普尔
主演:苏琪•沃特豪斯 / 杰森•莫玛
基努•里维斯 / 金•凯瑞 / 迭戈•鲁纳
豆瓣评分:5.6/10
IMDb :6.2/10
评审团奖通常是一个略带安慰性质的奖项。它不常设立,获奖电影也多半没有得到大多数评委认可,没办法拿到更高奖项,却在个别评委中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
因此,评审团奖的获奖作品一般不甚完美,但都有着独特的气质和风格,足以让其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
前两年戛纳电影节上《美国甜心》和《妈咪》的获奖,就能够概括评审团奖的评奖取向了。所以,《劣质爱情》拿下该奖,确实不让人意外。
在威尼斯电影节的官方Program上,《劣质爱情》的导演阐述只有这样一句话:在我的大脑里,只有血,肉和源源不断的灵感。
安娜•莉莉•阿米普尔不像其他导演那样长篇大论,但她上面这一句话却完美概括了这部《劣质爱情》。
这里以外不再是美国领土,任何生活在这外的人都不是美国公民,联邦政府也不对其进行任何管理,祝你好运。
这句话,瞬间就将观众扔进了一片荒芜的德州废土。而在缺水干裂的地面,和一望无垠的风沙中,出现了一位身着西瓜色短裤的少女Arlen。身材姣好的她一脸不屑的跨入这片无主之地。
可是她的无畏瞬间就得到了惩罚。
她被食人族击晕,俘获,又拖入一片机械废墟。醒来之后,她发现自己被绑在地上,动弹不得。紧接着,食人族就用条锯锯断了她的一条胳膊和一条腿,当作盘中餐。
这一切都发生的很快。当烤热的平底锅已经煎熟Arlen的伤口,她竟连一句台词都还没有说出来。
随后的故事中,Arlen拖着一条假肢,整条右臂不知去处。这虽然诡异,却也带着一丝奇怪的美感。
她逃出生天,来到一处名叫“Comfort”(舒适)的末世乌托邦,在那里,她酝酿着踏上了复仇之路,却发现这一切原来没有那么简单…
在《末路狂花》中,Louise宁愿绕将近一倍的远路,也不愿驱车横跨德州。
关于加州,她只说了一句话——“你永远不会想在德州被抓”。
《德州巴黎》中,Trivas只身在这片荒芜中踱步了4年,只是为了寻找曾经的爱人。那块写着“Paris Texas”的铁牌,于世独立且锈迹斑斑。
《德州电锯杀人狂》作为变态杀手片的代表作之一,更是让每一个途径德州的人都不由自主的脊背发凉。
一直以来,德克萨斯州就好像独立于美国其他地区的一种异样存在,永远都有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
同样发生在德州边境的《劣质爱情》,给了我们相同的荒芜感。不过,阿米普尔将观众放入的,却是一个更具迷幻色彩的德州。
那里有:
居住在坠机残骸中,看上去与常人无异但是疯狂迷恋于自己身体的食人族;
聚集在“舒适”乌托邦里的怪咖,疯狂地奉行着生殖崇拜;
此外,还有金•凯瑞扮演的那个一身邋遢,装扮如同世外扫地僧的拾荒者,和基努•里维斯扮演的大胡子男。
这一切都让《劣质爱情》从始至终带有一丝诡异的基调。对此,影片的背景故意没有多做解释。而很多熟悉元素的堆砌,又给人以似曾相识却大开眼界的奇诡观感。
这奇诡的风格渗透到了影片每一帧的画面和情节中。
在安娜的设定里,末世野蛮人眼中最具有价值的东西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鲜美人肉,而是——镜子。
这些生活在荒漠的野蛮人,从出生起就没有机会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脸庞。所以当食人族头领Miami Man(杰森•莫玛饰)向拾荒者(金•凯瑞饰)打探情报时,拾荒者索要的,仅仅是让Miami Man为他画一幅画像。
类似的设定充斥着影片。如前所述,个中隐喻,没有解释,全靠个人理解。
即便如此,在《劣质爱情》中,我们仍然能够窥见很多影片的踪迹。
安娜有大量留白镜头,平均每一镜的时间都超过20秒。这种缓慢的过场戏,如同塞尔吉奥•莱昂内的西部片一样,让影片的节奏在缓慢中徒增张力。
每个眼神都交流着杀机,一次扳机扣下,便有砰砰砰三声枪响,伴随多具肉身倒地。
安娜的关键动作戏,也运用了长时间的眼神和空镜作为铺垫。而到了真正下手的时刻,剪辑速度就突然加快,让观众完全没有眨眼的机会。
阿米普尔一个绝对算得上是个酷咖的年轻导演了。她十分懂得如何将老电影中的精华,与时下年轻人(包括她自己)喜欢流行文化融合。
文身、电子乐、高饱和度的霓虹色、身材姣好的模特、LSD、断臂癖……她将这些流行文化与边缘亚文化有机结合,混合出了难以名状的化学效应。
《劣质爱情》在节奏和故事上四两拨千斤,虽然话不多说,但却字字珠玑。全片的台词可能不超过100句,更多时候,推动剧情的是人物的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
这像极了丹麦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的影片风格。不法之地和复仇情节的设置,倒也和《唯神能恕》不谋而合。
与雷弗恩一样,阿米普尔也是一个极爱在色彩上做文章的人。
前面说了,《劣质爱情》的制片方是在国内名为“异视异色”的VICE。对,这就是那个每天都在传播边缘亚文化的酷炫媒体。
VICE也是阿米普尔处女作《独自夜归的女孩》的北美发行商。气质不谋而合的他们在《劣质爱情》中再次一拍即合,继续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不一样的世界,挖掘出不一样的色彩。
所以,《劣质爱情》几乎是对“异视异色”的最好诠释。排除它在主题上对边缘亚文化的关注与探索不谈,仅从最单纯的视觉层面去分析,它也对得起这个理念。比如,Arlen的西瓜红色渐变露臀短裤,“舒适”Party中夜店风的打光,服下LSD之后的迷幻体验……
在处女作《独自夜归的女孩》中,阿米普尔受制于预算,需要在美术上省钱。所以她只好将影片拍成黑白的。
虽说这样的画面营造出了另一种诡异的神秘感,但对于拥有五彩斑斓奇异想法的安娜来说,黑白显然还是差点意思。
在《劣质爱情》中,阿米普尔终于得以施展拳脚。她高饱和度的霓虹用色,充满了张力与爆发力。这时的银幕就像一张天然的画布,而阿米普尔就是在上面肆意挥洒颜料的小孩。
当然,《劣质爱情》难免会重蹈《霓虹恶魔》的覆辙。他们都居于边缘的亚文化,难以进入主流大众的视野。
影片节奏上被我反复强调的隐喻和留白,毕竟还是太反常规了,所以注定只能得到小部分人的青睐。
但《劣质爱情》也会像一切令小部分人为之狂热的事物一样,它的生猛和创新会得到肯定。
其实即便没有肯定又怎样呢?酷如安娜•莉莉•阿米普尔,压根不需要这些。
文:郭连凯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奇遇电影:cinemat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