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思想便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字典中的解释是
体:主体本质
用:由主体派生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
中学: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纲常名教)
西学:西方先进科技、文化、思想。
而我所理解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并根据我们自身的生活习惯加以改造改进和升华,因为从古至今我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审美情趣就与西方有所不同。中国自古就是以自身的需求为主,去寻求改变,而西方却可以因为高尚的情操而去寻求改变的,他们自古便于我们所关注的对象有所不同,他们更加注重“视”和“听”的表现,而我们却更加注重“味”、“触”和“嗅”,因此我们便不可能一味的照搬他们的文化和艺术,我们一定会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升华,这便是中国的传统的思维方式造成的。这一点在中国建筑史中也有所体现,就如梁思成所说:“建筑是文化的记录,研究建筑史的人,要能敏锐地区别时代的艺术特点,能感到历史的步伐。”所以在建筑方面自清末开始西学东渐风的渐渐盛行,西洋建筑逐渐的渗入,欧式建筑之风大盛,但是这却没有给中国建筑带来强盛,反而出现了一片混乱的状态。
而这一混乱的局面的出现,我认为其中最主要原因便是,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它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我们的祖先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中国的建筑都是古人一代代累积下来的经验,他们根据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朝代的更替以及权利的高低从而去改变建筑的外貌使之更能表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因此中国的古建筑便迥异与他系的建筑,他有着他独特的风格和外貌给人以优美的影响,而西方建筑则布局单一与中国的古建筑相比,西方古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建筑体系,它的建筑风格也是一脉相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的建筑虽然以柱式为构图的原则但是展示出来的是却是单一的布局,但其给人带来的感觉的却是立体的,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震撼,所以它在中国也会有一时的强盛因为他也有他自己独特的特点,但它最终一定会被中国人所改变,因为中国人的习惯造成了我们一定会去改变一些事物,有些可能会成为经典(连珠纹逐渐演变成卷草)而大多数会显得不伦不类(走兽生翼),吸取别人的优点是好的,可是若一切都只是美的事物的堆积的话,那样便会失去事物原有的美感。但是多从美的事物中吸取好的东西,那便会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建筑一定会由特别的建筑体系代替它而独立存在。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不同,所以体现在建筑上面也必然会有所不同,中国人是含蓄的内敛的并且我们深受儒家的中庸之道所影响,所以古时的建筑通常会以左右对称的方式来布局,一切布局均以中线来发展,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在不觉中也体现着中国古代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建筑往往把精华和高潮放到最里面,放到最后面,而前面则只是朴质的墙。庭院深深深几许,精彩之处全在这一层层的化解之中。农耕文化内向型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古建必然要选择这种重感悟、重内涵的建筑布局方式。而西方人则注重人性的发展,他们崇尚自由,热爱生活不拘于规则,在建筑中的体现则是他们热衷于建筑外貌的体现,西方建筑更加注重雕塑感和立体感。可是他们的室内却十分的简单不加装饰,因此当西方建筑传入中国时定会有一时的风靡,毕竟人们都热爱美得事物,但是时间长了人们便会出现审美疲劳,便会发现他们只是徒有其表而已,然后便会发现中国建筑更加美好迷人。并且我们还会依据他们的建筑对我们建筑加以升华和改造,使我们的建筑不仅有内涵而且还有外在。
第三个原因我认为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造成的,中华民族是以农业社会形态经历了氏族制度解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血缘纽带解体的不充分决定了后世大量地保留了由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特征。主要由血缘家族组合而成的农业乡村最终形成了中国千年不衰的宗法制度。注重血脉相承的纯正性以及长幼尊卑的秩序伦常,成为维系宗法制度的必不可分的东西。“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成为一种沿袭久远的传统观念。在中国,宗法制度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的双重功能。虽然历经动乱,社会经济形态、国家政权形式多有变迁,但构成中国社会基础的始终是由血缘纽带维系着的宗法性组织——家族。“家”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是一致的,国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国,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在这样一种社会特征之下,一切思考便均是由“家”开始的。家,是社会思考的基本单位。这一点,在建筑上有着深刻的反映。以家为起点的特征,导致中国古代建筑以“住宅”为发展原型的特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明显的特点表明一切建筑形制均是由住宅发展而来,一切均以住宅概念为原型。而西方的教堂则与中国的传统建筑不用他们是不适合发展成为住宅的,而中国的住宅却可以改作佛寺,官衙是官员的住宅,佛寺是佛的住宅,皇宫是皇帝的住宅,至于商店也是“前店后居”、是商人的住宅。总之,似乎没有一种类型的房屋是完全和居住无关的,而且,任何一类建筑似乎都是由住宅发展而来的。而西方的建筑却不是这样的,他们所有的建筑都是有明确的分工的,教堂便是教堂,住宅便是住宅他们分工明确,却又各有不用,他们不同的建筑就会拥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因为自古他们便是这样。而中国建筑体系则是一套深受农耕意识影响、与宗法社会相谐调的体系,它在设计意念上是以“家”为思维起点,以住宅为原型而不断衍生的产物。而西方的建筑则是根据自身的发展而改变的所以,在西学东渐风盛行的今日,我国的建筑体系一定会稳步发展因为从古至今我们与西方在建筑方面就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生活习惯还因为我们的历史发展的状态。
所以即使在当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在剧烈的变化中逐渐趋向西化,但由于中国自古便和他们不同所以即使再多的西化,也不可能改变一个民族固有的思维方式、独特的特点以及与生俱来的历史背景,所以中国建筑是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魅力的,这种魅力并不是西方那些建筑可以改变的,现代社会西方建筑界拥有着一批又一批伟大的设计史,但是,中国也拥有着一批默默无闻的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人,在他们眼里中国的古代建筑是无可替代的,不用说别的,就单单一块有着千年历史的砖他们就是再多的设计也比不上的,因为历史是不可重来的,那些带着历史的砖也不可复制,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也注定会在世界各个角落开满属于它的花朵,并且生生不息。中国建筑必将在世界各个角落以它独特的状态呈现其独特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