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区里的奶奶们特别爱好这个问题“你考了多少分?”
原本闹哄哄的孩子们一听到这句话就会“刷一下”地跑散了。
不少孩子说,最烦别人问这些了。 现在孩子们班上的平均分都是九十多分,孩子们的分数能差到哪里去?
问就问吧,有些爱慕虚荣的奶奶,问得那么不怀好意。
一听到孩子说:“不好”,似乎正中下怀,趁机炫耀一把自己的孙子。“我家孙子考得还可以……”吧唧吧唧地夸上一翻,唯恐别人不知道她家孙子有多厉害。
若是听到人家孩子考得比较好,或者高过自家孩子,又挂着个丧脸色,就跟人家孩子欠她点东西似的。
为何那么喜欢与别人攀比呢?难道快乐是比出来的?
听说,一个人炫耀什么,就是缺少什么,因为虚荣心会作怪,越是没有的东西越是会关注。
比工作,比收入,比房产,比分数,容易自卑的人往往越攀比越伤心,有时甚至伤害了身边的亲人,破坏了邻里间和谐的关系 。
有两个住同幢对门的邻居,两家的孩子是同一年出生。原本两家奶奶喜欢一起带着孩子下楼玩,方便孩子们有玩伴,两位奶奶也可以唠唠嗑。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两位奶奶的关系变得不那么融洽了。因为她们常常探问对方这样一些问题:你家孩子衣服多少钱买的?你家那个玩具啥牌子?你家媳妇工资多少啊?你儿子在哪个公司上班……
看似简单的家常话,可是当听到别人家用好东西,别人家儿子工作好时,小心眼的奶奶心情就郁闷了,人家为什么那样好呢?
自卑的奶奶心生不快,心里又藏不住事,就把这些因为攀比带回来的不愉快反馈到家里来了,不光是整天耷拉个脑袋给子女看,时常还会闹出些无辜的家庭矛盾,困扰着自己的子女。
两家小孙子渐渐长大懂事,听着奶奶整天嘀咕着另一家孙子,慢慢地小伙伴们对彼此的看法也受到大人的影响,关系越来越疏远,奶奶们也不再默契了。
攀比心作梗,让两家产生了矛盾,一份纯洁的友谊莫名地被摧毁。
生活中,许多攀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在一条水平线上的对比,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比如张家喜欢吃西瓜,李家喜欢吃苹果,只是爱好不同而已,为什么非要比出“吃西瓜好处大过苹果呢”?
李家不吃西瓜,说苹果好,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是寒性体质,而并非西瓜不好,这样的对比无聊至极。
日子是为自己过的,每个人的出生环境、背景都是不一样的。你有你的路,别人有别人的安排,为什么要不断地与别人比较呢?
一味地去跟别人比较,花过多的心思去关注别人,岂不是失去自己存活的意义了?
只有不自信人才喜欢跟别人比,把别人当作参照物,甚至活在了别人的阴影里。
年关渐近,许是回家心切,朋友圈里晒票的图片,看起来比前几天十年一遇挦绵扯絮的大雪图霸气多了。仿佛谁有票晒,谁最酷!
而关于抢车票、备年货、回老家的话题也是越来越多,真是隔着手机屏幕都能感到那种回家心切的气氛。
车票那么难抢,回家的路更是一波三折,可为什么还要折腾着回家呢?
没有子女团聚的春节,在父母的眼里不叫过年。
父母在,有归途。家的每一处,都是足够的想念。
在子女的心里,家是爱,是温暖,是无法隔舍的亲情;是依靠,是拥抱,是一种念念不忘的味道。
所有的跋山涉水、舟车劳顿,就是为了和父母团圆,好好陪伴父母。
如若父母长辈们不顾及子女的心思,一味地攀比,势必会让子女害怕回家。
父母与亲友、邻居们无休止地攀比,谁家孩子工作好、挣钱多、谁家孩子给父母买的礼物高档,谁找到优质的对象了……
有对比就有伤害,谁差谁尴尬。
父母们盲目地攀比,让实力不强的子女过得提心吊胆。心里仿佛被套上无形的枷锁,过年成为年轻子女的一道障碍 。他们想回家,又害怕回家;盼着过年,又讨厌过年;想孝敬父母,又不得不躲着父母。
当攀比的无奈压住了回家的欣喜,于是,年轻的子女选择宁愿孤独躲在异乡,也不愿回家过年。
无论孩子在外面过得好与不好,子女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能过上优越的生活。无奈竞争激烈,生活不容易,外面的房车、车子、机会等都压得人不敢喘气。本想回家过年,好好陪伴父母的同时,趁机放松一下自己,而被攀比,夺走了回家的所有热情。
更糟心的是,有的父母连喝酒都要跟人家比拼,做什么都想一决上下。
去年我好攀比的姑姑,愣是让我不会喝酒的表哥从陪酒桌上拼到了医院里,足足挂了3天吊水。我姑居然嘲笑表哥本领比不上别人,连喝酒都不会,真没用!
当亲邻间的聚会变成了攀比,造成身心疲惫时,聚会就改变了年味,叙旧也就失去了意义。
别再攀比,用家人喜欢的方式,开开心心地过个团圆年。过年本就该其乐融融!
自信的人只跟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好过昨天的那个我,就是进步。
自信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要往哪里走,知道自己要达到哪个高度。
专心地过好自己该有的人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不要一味地去羡慕优越于自己的人,也不要轻视比不上自己的人。
当你决定好好走自己的路时,你才能认定那个目标,自然地超越别人。
过年,别让攀比煞风景!
过年,为的是团聚、喜庆,别因为攀比伤了亲人间的和气。
过年,为的是和亲人好好地见上一面,愿这伤心意被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