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年的第一天,我收到了一个学妹发来的私信:
学长,你好。我是一所XX大学(985)的大三学生,所学的专业是经济学,我想考清华五道口的金融硕士,你觉得怎么样?
可以哦,这么赞,加油!
我简单查了一下,那所大学的经济学专业还是挺不错的,她一定有很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才能在高考时脱颖而出。尽管五道口的金融很难,但对于她而言,只要确定好目标后持续努力应该也有很大机会的。
紧接着,我收到了一条长长的语音,声音很焦虑,信息也很杂,大概的意思是:去清华读研是她上大学以来的梦想,但是却发现周围很少有人赞同她考清华,就连一向都很开明的父母这次也是希望她稳妥些。她很想考,但是感觉输不起。
她还说,按照她的大学成绩是可以保送本校读研的,出身985已经比很多人的起点已经要高,所以她不知道去冲击清华能带来什么,万一失败了可能连在自己母校读研的机会都泡汤了。她很担心,也很焦虑,害怕看着那些过去成绩明明不如自己的小伙伴最后还有书可读,反而最有希望保研的她却无学可上,到那时是该多么的懊悔。
我想了想,给她回了几个简单的字:万一考上了呢?
其实,我是想让她憧憬一下未来的生活,不要老是沉浸在这种想赢怕输的情绪中。
然而,她给我回了一句话:我也觉得考上之后生活肯定又会有新的改变,但是万一考不上呢,我可能连本校都没得读了。
我 : .......
02
其实,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被问到类似的问题,而往往产生这种焦虑的都是一些211、985大学的学生。他们出身名校成绩优异,身边的同学也大都是出类拔萃,在这样高手如云的环境下也很容易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思想负担。
这些无形的枷锁,让很多人在未来和选择面前开始束手束脚,畏首畏尾。
有的学生想出国,渴望常青藤名校却又担心冲击未果失去了去其他学校的机会,犹豫之间,也错过了最好的申请时间。
有的学生想考研,憧憬清北复交之类的顶尖名校却又惦记着自己马上到手的保研机会,迟疑之时,便也浪费了宝贵的复习时光。
他们渴望成功,渴望继续前行,却又害怕失败,更害怕一旦失败之后便会万劫不复,不能翻身。
为什么越来越多名校的学生开始产生这种“想赢怕输”的心态。
我想是因为,起点太高,负重太大。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在名校光环带来的压力感笼罩下,只能进不能退便成为了大多数人的标配。
因为万一失败了,可能意味着连现在都不如。为了避免失败,所以只能选择最稳妥的方式,也就意味着很有可能与梦想背道而驰。
03
当然,也有一些人,可以为了想要的不顾一切。
去年秋招时,我去参加一场银行的群面,分组过后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短头发的女孩,看起来很干练。
我们一边等待面试一边交流着彼此的秋招之路,她问我哪所学校的,我说我来自贸大。
她听了,很高兴的说:“原来是校友啊,不过我是本科在贸大,研究生不在。”
我听了,心生敬佩,因为贸大每年高考分数线基本在都是在国内前10名左右,能在本科进入贸大的确应该是很优秀的人了。我想她现在至少应该是在比贸大还要好的学校吧,或者刚刚从海外留学回来。
我问她:“那你现在在哪上学呢?”
她告诉我说:“我在北外。”
“那你一定是学的是语言喽。”
“我学的是金融。”这时她的声音明显低了很多。
我猛地抬头,还没等我开口,她继续说:“ 我是被调剂到北外的,考研的时候我一心想报考北大,初试过了,但复试的时候因为几分之差被淘汰了。”
“那你没想到调剂回贸大吗?”
“你还不了解咱们学校吗,每年报考的人那么多,哪还有什么名额。”
“可是你会有遗憾吗?”
“遗憾总会有,毕竟北大是我的梦想,而且我曾经离得那么近,但是遗憾也总比后悔强,毕竟我去努力了一把。再说现在结局也不差,北外也挺好的,虽然这里学的也是金融,但不同学校还是有不同特色的,我这两年也很开心。”
本来,我还想安慰她几句,但是看着她脸上又重新挂起的笑容突然间自己也被感染了。原来,真心努力过才可以不计较输赢,才可以坦然去接受。
她没有赢,但是更没有输,而经历过这一切后在人生这场局中她也一定会越来越顺。
其他的我不知道,但就那场面试而言,她大方的自我介绍,流利的英语表达,丰富的知识储备的确是全场为数不多的亮点。
04
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你们可以卸下这重重的外壳,放下你曾珍惜如命的过往,开始正视自己的内心。如果的的确确那就是你的梦想,为何不能趁着年轻勇敢的去追寻一次,哪怕伤痕累累,哪怕遍体鳞伤,认真折腾过才知道这一切值不值得。
想赢就一定别怕输,只有逆风的方向才更适合飞翔,既然决定要去寻梦,请你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倔强。
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一次,成则你幸,败也无悔,就算是输,也要输的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