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说:富人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因富人通常很难放下所拥有的财富,心怀这种强烈的执著,想修行有成,几乎不可能。但明朝巨富沈万三,却打破了这种说法。他不但修行有成,最终还得道飞升。原来他得遇名师,这才逆天改命。这名师便是张三丰。
张三丰在武当修成大道后下山云游,到金陵时,“心慈好施”的沈万三遇到了他。根据清人编撰的《张三丰先生全集·渡沈万三》记载,在沈万三眼里,张三丰是这种形象:“神采清高,龟形鹤骨,大耳圆目,身长七尺余,修髯如戟。时戴偃月冠,手持刀尺,一笠一衲,寒暑皆然,不饰边幅。”
沈万三知遇到了奇人,就极力侍奉他。有一次“月下对酌”,这奇人对沈万三“掀髯笑曰:吾张三丰也。”沈万三于是拜张三丰为师。不过可能因沈万三心性还未达到要求,此时张三丰并未收他为真传弟子,只是对他说:“虽不敢妄泄真传,亦不欲缄默闭道,予已深知子之肺肠,当为作之。”经一番考验后,张三丰只传给了沈万三“炼金术”。
沈万三是富甲天下的江南第一富豪。关于他财富的来源一直有不同说法。比如,《大理古佚书钞》记载:“一晨,伐二冬青树,掘其根,有石掘。启之,得金银无数,足可敌国。后建钱庄,遍数千里而暴富。”《吴江县志》则记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所谓“通番”,就是说他的财富是靠对外贸易得来。
而按《张三丰先生全集·渡沈万三》的记载,沈万三的财富主要来自于张三丰教的“炼金术”。所谓“炼金术”,书中这样描述:“乘汞热投下,立凝如土,复以死汞点铜,钱悉成黄白……”若按这种说法,就颇耐人寻味了。因这可能是张三丰对沈万三的一种磨炼,即先让他富甲天下,最后又一无所有,于大起大落中磨炼他的心性,让他从中悟道。
其实人之一生,大多有过类似的体悟。人年青时什么心都有,最可怕是欲壑难填的贪心和恨天恨地的妒忌心,比如想当官,想发财,想得美人青睐,已得到的想得更多,未得到的不择手段去争,但不管是谁,到老才发现都是一场空,可惜此时身体已被弄得一团糟,得一身病。能放下的人往往会有返本归真的迹象,所以有些老人的心性会突然变得像孩童一样天真。古人所说的“不修道已在道中”,可能就是指这类人。
沈万三的悟道过程,其实大体相同。不过他乐善好施,也许并不贪心,但他好名,有“炫富”之心。而这也正是他遭受劫难从此变得一无所有的根由。按《明史·马后传》记载,沈万三有两种“炫富”行为犯了朱元璋的忌讳,就是请求“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和“犒军”;而按《大理古佚书钞》的记载,则是“出资修南京城过半”和“筑苏州街以茅山石铺路心”,朱元璋大怒说:“吾京城亦无此豪华之路,大胆妄为!”朱元璋本想诛杀沈万三,后因马皇后求情,才改为流放充军,先是发配至辽阳,后到云南。
张三丰在金陵与沈万三第一次相见告别时,曾给沈万三赠诗两首,即收录在《张三丰全集》里的《游金陵赠沈万三》和《别万三》。其中的《别万三》其实是一首预言诗——
“群雄扰扰尽征戡,我与先生把道谈。
今日东南王气盛,他年晤子到西南。”
诗中的“他年晤子到西南”,就是预言将在云南与沈万三再次相会。说明张三丰第一次见到沈万三,就已预见到他将来会被流放充军。据说修行是逆天改命,也许当沈万三拜张三丰为师时,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关于张三丰与沈万三在云南再续前缘,诸多史籍中均有记载。如汪锡龄撰写的《三丰先生本传》说:“洪武十七年甲子,太祖以华夷宾服,诏求先生,不赴。十八年,又强沈万三敦请,亦不赴……二十五年,乃遯入云南,适太祖徙万三于海上,缘此践约来会。”“太祖”是指朱元璋。“先生”是指张三丰。《大理古佚书钞·三迤随笔·沈万三秀戍德胜驿》则记述:“……定抄家流放罪,先充军辽阳。洪武十九年,拨云南总兵府。万三时年六十余,崇道,通奇门。洪武二十六年,张三丰玄素道长知万三寓德胜驿,而云游龙关,至驿馆与万三会。”
从上述记载可知,张三丰是洪武二十五离开武当,洪武二十六年在云南的“寓德胜驿”与沈万三相会。此时已60多岁的沈万三,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可谓已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心性已经平稳,只想一心修道。他这时也才尽得张三丰真传,不但得传丹道,还得传太极武学。据《大理古佚书钞·三迤随笔·沈万三秀戍德胜驿》记载:“三丰精周天太极,万三亦然。剑技之精,前无古人。”
永乐十二年,沈万三遇赦,从此隐居西山,号“西山逸叟”。据说沈万三一家都修行,最后都得道飞升。《张三丰先生全集》里有一首《赠沈线阳余飞霞两女仙》这样记录——
“线阳仙女,薛真阳之高徒,沈三山之长女也。弱龄出世,父徙云南,忽来拜省,与余女同服大药,冲举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