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作技巧上说,这里的烘云托月技巧起到了间接映衬、侧面烘托的效果。
初顾时,卧龙庄附近的农夫,高唱诸葛亮写的“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的诗句,使刘备“未见其人,先闻其歌”,这对诸葛亮的冷眼旁观、荣辱皆忘是一层衬托。初顾不遇,返回途中,刘备把崔州平误以为诸葛亮,崔州平既能纵论天下治乱之由,又无意于功名,这对他的好友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高逸泰然又是一层衬托。
再顾时,刘备在途中酒店遇见“白面长须”的石广元、“清奇古貌”的孟公威,怀疑二人中必有一人是诸葛亮,结果却是诸葛亮的另外两个密友到了卧龙庄上,把正抱膝长吟“风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的少年诸葛均误认为他的老兄诸葛亮。
离开卧龙庄后,又把高歌《梁父吟》、骑驴踏雪而来的老人黄承彦误认为诸葛亮。这里又是多层衬托,一个个陪衬人物愈出愈奇,疑似而又不似,他们人人都超脱世俗、高逸不群,从正面把诸葛亮映衬得更加超拔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