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这也是C叔英国游的第一篇文章
这块石碑其实就是一块残缺的花岗岩,因为是在一个叫罗塞塔的地方被发现,所以就叫罗塞塔石碑。它位于大英博物馆的1楼4号展厅,一般情况下石碑周围总是挤满了人,别说和石碑拍个合影,哪怕就拍个石碑正面,都要等不少时间。
为什么一块破石头会受到如此追捧?主要原因就是罗塞塔石碑上的文字。
1、罗塞塔石碑是怎么被发现的?
故事要从古埃及圣书体文字开始讲起。
在古埃及的壁画里,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奇怪的文字。
当然,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图画,而这些蛇啊、鸟啊、人啊等图画,就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叫圣书体。
如果能够破译这些图画的意思,就能知道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到底发生了什么。
自从发现这些圣书体以后,就不断有人尝试破译,不过当时的破译纯靠想像,所以始终没什么进展,转折就发生在18世纪末。
当时拿破仑想要通过远征埃及进而控制印度,让印度成为法国的殖民地。而拿破仑意识到要想统治一个不同文明的古国,就需要了解和掌握当地的文化和资源。于是拿破仑派出了167人的庞大科学艺术考察团,考察团在埃及发现了许多古迹。
在拿破仑远征埃及后,也带回了许多埃及珍贵文物,这让欧洲一下子掀起了埃及热,都跑去埃及淘宝。1799年8月,法国在尼罗河支流入海口修筑防御工事,一个工程部队发现了一块刻有奇怪文字的石碑,当时法国兵对挖出文物都习以为常,可他们的长官布夏尔看到后吃了一惊。
因为布夏尔懂点古希腊语,他看到石碑上刻有3种文字,2种看不懂,还有1种就是古希腊语,布夏尔猜测这块石碑非比寻常,于是报告了上级长官。
后来这个发现连拿破仑都惊动了,他下令把石碑运到开罗,制作了复制品,将拓片送给一些欧洲知名历史学者研究。通过解读古希腊语,学者们很快知道了石碑的内容,大意是纪念年幼的托勒密五世登基成为法老一周年,祭祀歌功颂德一番。
这些内容没什么可说的,重要的是最后一句,为了晓谕天下,祭祀决定用圣书体、世俗体和古希腊文字刻写。也就是说,碑文内容上的3种语言,写的内容是一样,而当时学者对古希腊语是很熟悉的,这也意味着,这块罗塞塔石碑将成为破译古埃及文字秘密的“钥匙”。
尽管有了钥匙,在圣书体是表意还是表音问题上,出现了分歧,破译工作陷入了僵局。
2、古埃及圣书体是如何被破解的?
说到这里要介绍一个重要人物,法国人,让·富朗索瓦·商博良。
商博良出生在一个法国书商的家庭,哥哥雅克是从事古代史研究的,而且热衷于跻身上流阶级。商博良对社交没什么兴趣,但在哥哥影响下,从小对古代史和人类起源问题非常感兴趣。
于是哥哥资助他上了法国当时最贵的狄赛尔教会学校,为了研究古代人类,商博良很快掌握了拉丁语和希腊语,由于成绩出色,学校允许他学习阿拉伯语、叙利亚语和迦勒底语 3 种闪族文字。
而一次重要会面改变了商博良的一生。
前文讲了有拿破仑组织了167人的考察队去埃及,而傅里叶就是其中之一,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数学家傅里叶。
傅里叶回到法国后,负责编写《埃及记叙》,同时也成为了伊泽尔省省长。他有一次听说当地一个学生对埃及非常痴迷,就邀请他到自己家参观古埃及文物收藏。这个学生就是商博良。
当时商博良只有11岁,对于省长大人的接见非常紧张拘束,而只有当参观埃及文物时,才放松下来。就是在参观过程中,他发现还没人能弄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于是,他立下宏愿,总有一天要弄明白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于是他开始了东方语言和古代史的学习,希伯来文、巴比伦文、波斯文、梵文、阿拉伯文、科普特文。
在商博良学习的同时,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译也在进行中,其中有一个实质性的发现来自于托马斯·杨,没错,就是那个物理课本里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的托马斯·杨,当时这些科学家似乎都是全才。
杨通过研究罗塞塔石碑,有两个重大发现:
一是破解了古埃及的数字系统,比如什么图画代表1,什么代表10,什么代表100。
二是发现了,古埃及君王的名字外面都会被画一个圈。
杨推测古埃及文字是表音文字,也就是每个符号都是一种读法,进一步他还发现,不同符号也可能读音一样,就是同音字。但仍然有许多符号不知道该怎么读,托马斯·杨也无法更进一步。
终于轮到商博良登场,相比其他人,他会多种语言的优势体现了出来,在研究罗塞塔石碑后,他第一个提出,古埃及象形文字,既不是纯字母系统、也不是表音文字,而是既表音又表意。
根据自己的研究,他把这些符号分门别类,编成了一张对照表。但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而且样本也不够。
在1821年,他在一份《卡萨帝草纸》上,发现了世俗体的克里奥帕特拉(埃及艳后)的名字,根据自己的对照表,他将世俗体翻译成象形文字,但还无法验证。同年,他在埃及阿斯旺的菲莱神庙里发现了一份方尖碑拓片,这份拓片上有古希腊文和象形文字对照。
在上面,商博良不仅发现了托勒密,还发现了克里奥帕特拉的象形文字,和他翻译的完全符合。顺着这条线索,又翻译出,亚历山大、柏林尼斯、提比略、多密善、图拉真、拉美西斯等君王的名字。
终于,在1822年9月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宣布古埃及象形文字释读成功。这一天,也是一门新兴学科 - 埃及学的诞生日。
此时,距离商博良立下誓言的那天,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而距离这门语言最后被使用,已经过去了1432年。
而这一切都源于这块破损的罗塞塔石碑。
3、罗塞塔石碑又是怎么到英国的?
不论是发现,还是破译都是法国人的事情,可罗塞塔石碑为什么会在英国呢?
这还得从拿破仑说起,拿破仑本来想的很好,欧洲大陆已经没什么对手,只有英国孤悬海外,海军没他厉害过不去。如何打败英国?那就要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开始,远征埃及,进而控制印度,切断物资补给。而且,这也是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的轨迹。
计划是很好,结果法军是到了埃及,但就在尼罗河阿布基尔湾海战中,法国海军被英国海军全歼,史称尼罗河河口海战。结果反而是法军无法从本土得到补给,没物资这下部队抓瞎了。
不过还好,前文不是说法军还带了167个专家过去嘛,靠着这些专家,法军在埃及设立了兵工厂,啤酒厂,仪器设备厂,医院等设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罗塞塔石碑。
但抵抗了2年,埃及还是被攻破了,1801年9月英军和法军签订了《亚历山大条约》,这条约内容法国人一看也压力山大,条约规定,法军要交出在埃及发现的所有文物和研究资料。
法国人很生气,杀人诛心啊,大不了鱼死网破,于是法国人威胁要把研究资料一把火烧了。最终协商下来,文物留下,研究资料法国人带走。
结果法国人还想留一手,偷偷把罗塞塔石碑当资料运走,最后也不知道谁走漏消息,被英国人查到,最终,罗塞塔石碑还是到了大英博物馆。
但是罗塞塔石碑的秘密还是被法国人商博良给破解的,埃及政府后来为了感谢商博良,特别把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方尖碑送给了法国,这个方尖碑高23米,重230吨,法国人用了2年才把东西运回法国,方尖碑现在就伫立在协和广场上。
这就是罗塞塔石碑的故事。
我是ChrisQu,C叔聊历史,有趣有料有思考,关注我,可以看到更多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交流讨论。